第四节 陆羽在湖州
陆羽上元初正式移居湖州,此后除建中二年(781)至贞元七年(791)曾在湖南、江西小隐外,在湖州寓居前后达34年之久,活动于今浙江长兴、吴兴、安吉、德清一带。
陆羽从22岁至28岁,六年间游历了鄂、豫、赣、皖、苏、浙的二十几个茶区后移居湖州,是因为湖州不仅富甲天下,且有极好的人文环境,那里是酝酿大唐茶文化的沃土、造就茶坛领袖人物的摇篮。吴兴是三吴重镇,“是故历代镇牧,必抡大才、选有识”(赵孟《吴兴赋》),晋代的王羲之、谢安、梁柳恽且不论,唐代就有颜真卿、袁高、独孤及、李崿、于、杜牧等辈,皆是名垂青史的杰出政要;谢清昼(释皎然)、钱起、孟郊、包融、包何、杨衡、沈千运、沈亚之等湖州籍文士皆是大唐文坛明星。湖州“山泽所通,舟车所会,物土所产,雄于越楚。虽临淄之福,不如也。其冠簪之盛,汉晋以来,敌天下三分之一”(《湖州刺史厅壁记》)。“吴兴自东晋以来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苏轼《墨妙亭记》)。加之徭赋既调,风俗既安(唐·杨夔《修东亭记》),故百姓乐其所居,文人雅士“乐其山川”(苏轼《湖州谢上表》),故有皎然、杨衡、张志和、朱放、秦系诸位隐逸诗人群体活跃其间。
《茶经》中提到的吴归命侯、吴兴陆纳、纳兄子会稽史俶、谢冠军安石、武康小山寺释法瑶等,都是湖州历史上与茶有关的名人或典故。湖州茶事历史悠久,“相传古有汉王者,栖迟茗岭之阳,课童艺茶,踵卢仝幽致”(明·周高起《洞山岕茶录》)。“茗岭”在今湖州长兴白岘乡,出产与顾渚紫笋齐名的罗岕茶,也是唐人卢仝的隐居地。汉王刘邦在此“课童艺茶”,其植茶历史早于江南一般地区,领风气之先。《茶经·七之事》引南朝宋山谦之《吴兴记》云:“乌程县西二十里有温山,出御荈。”这说明南朝时期湖州就已出产名品贡茶。
陆羽移居湖州于他自己乃至于整个中国茶界,都是一件幸事。因为自此后陆羽有了茶学研究基地和良好的写作环境;他居于全国茶叶生产和茶艺的中心,开拓了思路,开阔了视野,有条件高屋建瓴,鸟瞰全国茶业之现状与前景;他有幸结识能给他以文化熏陶并对他事业有所帮助的高僧名士;他在湖州良好的人文环境中研究茶有了新的视角,不仅仅研究自然的茶,还研究文化的茶,从而成为大唐茶文化的奠基人。就是在湖州,他的《茶经》修订出版,茶道大行,名噪全国,如日中天,大唐茶业因此而鼎盛,中国茶文化、中国茶道因陆羽奠基而正式形成并远播海外。所以说,湖州是他的第二故乡。
上元二年(761),陆羽继考察荆巴茶文化区、乱世漫游、余杭考察之后开始了他的第四次漫游。
这年春天,诗人刘长卿贬谪南巴后北归苏州,陆羽闻讯后自然是喜不自禁,当即和皎然结伴同去苏州看望好友。在刘长卿的碧涧别墅结识了仰慕已久的诗人、画家王维及许多朋友。王维在刘府作《孟襄阳马上吟诗图》,陆羽为画像撰书题记(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四《孟襄阳马上吟诗图序》),当时举座惊叹,史称“轰动一时”。其间,应苏州永定寺住持之请,为该寺题写匾额。在苏州逗留期间,游虎丘,临剑池,品尝观音泉(后来在“陆氏名水榜”中名列第五)。同时考察了苏州和润州茶区,载入《茶经》云:
润州、苏州又下。(润州,江宁县生傲山;苏州,长洲县生洞庭山。与金州、蕲州、梁州同。)
江南东道治所在苏州,辖苏州、润州等19州。江宁县治所在今南京,长洲县治所同当时分置的吴县,在今苏州。
宝应元年(762),陆羽对湖州茶区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考察,造访茶农,游览寺宇道观。湖州的山山水水印下了他跋涉的足迹。爱茶,爱山,读茶读山,读山读茶,云游和考察是一回事,这是陆羽的生活方式,也是他的治学之道。有学者查阅近20部湖州地方志书,对照《茶经》的记载,查明陆羽在湖州期间考察过的地方有岘山、弁山、温山、西塞山、杼山、金盖山、顾渚山、西咽山(悬脚岭)、凤亭山、啄木岭、青岘山、尧市山、吴山、黄前岭、小山以及安吉山区,多达16处。《茶经·八之出》云:
浙西以湖州上。(湖州,生长城县顾渚山谷,与峡州、光州同;生山桑、儒师二寺,白茅山悬脚岭,与襄州、荆南、义阳郡同;生凤亭山伏翼阁,飞云、曲水二寺,啄木岭,与寿州、常州同;生安吉、武康二县山谷,与金州、梁州同。)
文中提及的湖州产茶地有十处之多。
陆羽到过著名的杼山,并且写了《杼山记》(颜真卿《杼山妙喜寺碑铭》)。颜真卿《杼山妙喜寺碑铭》云:“州西南杼山之阳有妙喜寺者……山高三百尺,周回一千二百步。盖昔夏杼南巡之所,今山有夏王村,山西北有夏驾山,皆后杼所幸之地也。晋吴兴太守张元之《吴兴疏》云:乌程有墟名东张,地形高爽,山阜四周即此山也。其山胜绝,游者忘归。前代亦名稽留山。……有处士竟陵子陆羽《杼山记》所载如此。”其他如宋乐史《太平寰宇记》、祝穆《方舆胜览》、嘉泰《吴兴志》、万历《湖州府志》等书也皆有记载,其资料均来源于陆羽的《杼山记》。杼山今名有两说:一云宝积山(《湖州市地名志》),一云妙峰山(罗家庆《杼山何处》),究为何山?尚待确认。(www.xing528.com)
陆羽到过著名的顾渚山。顾渚山又叫西顾山,位置在湖州长兴和常州义兴交界处。相传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战绩辉煌,欲选址建立城邑,在此山上与弟夫概顾望原隰而得名。山南有斫射岕,山北有悬臼岕,古称明月峡,绝壁峭壁,大涧中流,茶生其间,尤为绝品。顾渚山有贡茶院,附近有金沙泉、清风楼、枕流亭、息身亭、金沙亭、归忘亭、木瓜堂等景观。湖州刺史张文规《吴兴三绝》诗云:“清风楼下草初出,明月峡中茶始生。”陆羽作有《顾渚山记》,唐末诗人、茶人皮日休(约834—883)在《茶中杂咏序》中说此文“其中多茶事”。观其残卷,记有“余姚人获神茗”、“飨茗获报”、“绿蛇”、“报春鸟”、“昙济茶”等情节,其中部分资料载于《茶经·七之事》。
顾渚山往西北是凤亭山,连接西咽山,因涧泉声呜咽而得名。中有悬脚岭,因其山形之岭脚下垂而得名。悬脚岭乃古之军事要隘,“唐时,每岁吴兴、毗陵(常州故名)两郡太守,分山造茶,宴会于此。有境会亭,一名芳岩。以岭中为两州之界,上有庱亭。”“庱亭”“系建安二十三年(218)孙权射虎之处。”啄木岭又名廿三湾,与悬脚岭相接,因山多啄木鸟故名(丁克行《陆羽在湖州》,《中华茶文化》1993年第4期)。
陆羽踏遍了顾渚山、凤亭山、悬脚岭,还与皎然在顾渚茶园采制茶叶,评价顾渚紫笋茶“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并将这一结论写入《茶经》。
陆羽曾去湖州南18里的金盖山,在那里采茶,并品尝了位于金盖山北麓的白云泉,后来将此水作为天下名水载入《水品》一书。金盖山因“形势盘旋宛同华盖,故名”。又因晋人何楷在此修儒业,后出任吴兴太守,金盖山又名何山。山有景点名“何楷台”。颜真卿《题杼山癸亭得暮字》诗云:“俯视何楷台,傍瞻戴颙路。”乾隆刻本《湖州府志》载:“唐陆羽《水品》:金盖故多云气,乙酉三月晓携伴入山观望,四山缭绕如垣……少焉日出,云气渐散,唯金盖独迟。”《金盖山志》记白云泉又名乳泉,在山之北麓。该志引陆羽《水品》云:“……四山缭绕如垣,中间田段平衍,环视如在甑中,受蒸润也。少焉日出,云气渐散,唯金盖独迟,越不易解。予谓气盛必有佳泉,乃南陟坡陀,见太阳树下汩汩有声,清冷可爱,急移茶具就之,茶不能变其色。土人言,十里内蚕丝俱吸(汲)此煮之,辄光白,大售。下注田段可百亩,名曰‘云泉’。”丁克行先生《陆羽卒年考》(《陆羽茶文化研究》第四期)一文引《我国历代纪元表》,由“乙酉三月”查出陆羽先生游金盖山的时间是贞元二十一年(805)春。这一条史料与陆羽“卒于贞元末”(《新唐书·隐逸》)的说法相符,但与目前学界认同的陆羽死于贞元二十年(804)有差距。孰是孰非,尚待稽考。
陆羽往来湖州、余杭、武康,曾造访武康小山寺。《茶经·七之事》引释道悦《续名僧传》云:“宋释法瑶姓杨氏,河东人。永嘉中过江,遇沈台真,请真君武康小山寺。年垂悬车,饭所饮荼。永明中,敕吴兴礼至上京,年七十九。”武康小山寺亦名翠峰寺,建于晋太康三年(282),毁于元朝,至明清湮没无闻,仅存古井一口,坐落在今浙江德清县洛舍镇龙胜村的漾口。原武康县在1958年并入德清县。
陆羽游历德清县“武康小山”和安吉山区,曾考察过的黄前岭,后世定名“鸿渐峰”或“鸿渐岭”,清道光《武康县志》说境内的武康村就因鸿渐岭而得名,该村今属德清县上柏镇。
大历八年(773),陆羽与颜真卿等29位文人雅士同游岘山“苍石洼樽”,并联句唱和。岘山位于湖州城南四里处,“山之首见曰‘岘’。一出定安门即见此山,故名”,岘山下浸碧湖,石窦如樽,可注酒。唐开元中郡别驾李适之建亭其上,书匾曰“洼樽”。岘山“苍石洼樽”自此为一地景观。
陆羽到过西塞山。西塞山在湖州西郊樊漾湖畔。颜真卿与陆羽、张志和、徐志衡、李成矩结伴而游,并唱和而为《渔父词》。西塞山在湖州城西十里,志和垂钓于西塞山北麓西苕溪畔。
陆羽到过弁山和温山。弁山位于湖州西北18里处,陆羽所著《吴兴图经》云:弁山“是卞姓居之,故名”,“弁,也作卞,二字通用”。温山是弁山一峰,出温泉,故名。陆羽《茶经》引南北朝山谦之《吴兴记》云:“乌程县西二十里有温山,出御荈。”
陆羽对湖州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风俗民情、人文景观、掌故轶事了如指掌,所以其著作中涉及湖州的最多,仅从题目和书名上辨别,可确认的就有七种。
陆羽居湖州数十年间,积极参与湖州的文化活动,与湖州的文人雅士、达官显宦、山林隐逸有频繁的交往,还热情接待途经湖州的文朋诗友。陆羽未去湖州前,当地文人结有“白苹诗社”。白苹是湖州一个风景秀丽之地,以地名社。孟郊《送陆畅归湖州因凭吊故人皎然塔陆羽坟》云“淼淼霅寺前,白苹多清风。昔游诗会满,今游诗会空”即言其事。诗社的组织者估计是在当地僧俗两界最有影响的谢清昼(释皎然)。陆羽作为一介诗人,又是谢清昼的“忘年之交”,加入湖州“白苹诗社”是情理中事,甚至有学者认为他是“吴中诗派”的创始人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