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世俗茶道
茶是雅物,亦是俗物。进入世俗社会,行于官场,染几分官气;行于江湖,染几分江湖气;行于商场,染几分铜臭气;行于情场,染几分脂粉气;行于社区,染几分市侩气;行于家庭,染几分小家子气。熏得几分人间烟火,焉能不带烟火气。这便是生发于“茶之味”以“享乐人生”为宗旨的“世俗茶道”,其中大众化的部分发展前景看好。
茶是雅物,亦是俗物。
当它进入官场,与政治结缘,便演出一幕幕雄壮的、悲壮的、伟大的、渺小的、光明的、卑劣的历史活剧。
唐代,朝廷将茶沿丝绸之路输往海外诸国,借此打开外交局面,都城长安能成为世界大都会、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心,茶亦有一份功劳;
唐代,文成公主和亲西藏,带去了香茶,此后,藏民饮茶成为时尚,此事在西藏传为历史美谈;
唐代,文宗李昂大和九年(835),为抗议榷茶制度,江南茶农打死了榷茶使王涯,这就是茶农斗争史上著名的“甘露事变”;
明代,朝廷将茶输边易马,作为杀手锏,欲借此“以制番人之死命”,茶成了明代一个重要的政治砝码;
清代,左宗棠收复新疆,趁机输入湖茶,并作为一项固边的经济措施。
茶是个灵物,随国家政治的举措而升沉起伏,辉煌过,也晦气过。
史书记载:1044年(宋仁宗庆历四年、西夏景宗天授礼法延祚七年)“宋与夏议和,宋封元昊为夏国王,并每年给以银七万两,绢十五万匹,茶叶三万斤。”
宋朝国人将茶贡给朝廷,朝廷又将它贡给西夏,以取悦强敌。茶负载的不是友谊,而是对强权的屈服。
中国茶曾威风凛凛地进入英国政治,1773年它成为英帝国亏损的主要原因。商人们便在印度大种鸦片,换取中国的茶叶,以维持财政平衡。因为此事太重大了,历史学家不敢记上一笔“因茶叶而导致打了一场1840年的鸦片战争”。国人也不大去琢磨茶叶在这一划时代历史事件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结局是悲惨的:1841年1月签订了《穿鼻条约》,暗割香港、开放广州,赔款没收英国商人鸦片价款银币600万两。
英国人因茶而得香港,在此之前却因茶而失了美洲。
1773年,英国政府为了给东印度公司在北美殖民地以倾销茶叶的专利权,颁布了《茶税法》。12月16日晚,愤怒的波士顿人把价值18000镑的342箱茶叶倾入海里,以示抗议,这就是有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后人在此立碑文曰:
此处以前为格林芬码头,1773年12月16日,有英国装茶之船三艘停泊于此,为反抗英皇乔治之每磅3便士之苛税,有90余波士顿市民(一部分扮作工人),攀登船上将所有茶叶342箱,悉数投入海中,以是而成为世上闻名之波士顿抗茶会之爱国壮举。
美国诗人、评论家、哲学家爱默生(1803—1882)曾出席1873年12月16日的茶会(为纪念“波士顿茶会”100周年),会上朗诵诗作《波士顿》,诗的大意是:
噩耗传自乔治英王。王曰:“尔业繁昌,今予文诰尔等,尔当输将茶税;税则至微,轻而易举,乃与尔约,实尔光荣。”
美国医生、作家赫谟兹作《波士顿茶会谣》,诗曰:
叛变海湾中之水
犹带来茶滋味
“北头”老侩在水烟管中
犹辨得熙春香气
自由之茶杯依然充沛
满常新之奠灵甘醴
尽诱其敌于酣眠
唯觉醒之民族是励。
波士顿茶叶事件引发了美国独立战争,英国人不仅失去了北美洲,整个“日不落帝国”面临解体,并终于失去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并给英国皇宫带去饮茶嗜好。她当时绝不会料到百年后英国会因为茶——这一温和的饮料导致失去北美、却又割得香港。
是否能这样设想:没茶叶至今美国还归属英国呢?
这设想很荒唐!茶中有道但并不能规划历史发展的进程。茶只是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它被人与历史选中,叱咤风云的气势与茶之本性实不相称。
让我们继续讲下去。
在东土日本茶道显得温和,但茶道渗入政治后就险恶莫测。日本16世纪内战时期,政客、军人密谋于茶室,茶启迪的是杀人的智慧,绝无“和、敬、清、寂”之可言。丰臣秀吉需要将茶道作政治工具时便重用茶道宗匠千利休,但千利休的茶道宗旨和他的征战杀伐是水火不相容,于是丰臣秀吉令年迈的千利休自杀,以免茶道妨碍他的穷兵黩武。
苏联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茶诗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茶叶成了“政治饮料”。诗曰:
茶管局的茶
谁都爱喝。
资本家
在云端视察
想看看
工人们
吃啥喝啥
气得他
眼珠子
瞪得老大
工人们
喝的是
高级茶
……
在我国清代,官场饮茶有特殊的程序和含义,有别于雅士茶道、禅宗茶道。在隆重场合,如拜谒上司或长者,仆人献上的盖碗茶照例不能取饮,主客同然。若贸然取饮,便视为无礼。主人若端茶,意即下了“逐客令”,客人得马上告辞,这叫“端茶送客”。主人令仆人“换茶”,表示留客,这叫“留茶”。
清末民初及民国时代,政治黑暗,特务横行,茶馆老板怕开罪于当局和地头蛇,便贴出警谕“莫谈国事,勿论人非”,提倡“见面便说今天的天气哈哈哈……”,偏偏小小茶馆连着政治风云,“小道消息”在这里秘密传播,愈禁愈邪乎。
茶作为特色礼品,人情往来靠它,挖门子搭桥铺路也靠它。机构重叠,人浮于事,为官为僚的,“一杯茶,一包烟,一张‘参考’看半天”。茶通用于不同场合,成事也坏事,温情又势利,茶虽洁物亦难免落入染缸,常扮演尴尬角色,借茶行“邪道”,罪不在茶。
茶入商场,又是别样面目。在广州,“请吃早茶!”是商业谈判的同义语。一盅两件,双方边饮边谈。隔着两缕袅袅升腾的水汽打开了“商战”,看货叫板,讨价还价,暗中算计,价格厮杀,终于拍板成交,将茶一饮而尽,双方大快朵颐。没茶,这场商战便无色彩,便无诗意。只要吃得一杯早茶,纵商战败北,但那茶香仍难让人忘怀。
茶入江湖,便添几分江湖气。江湖各帮各派有了是是非非,不诉诸公堂,不急着“摆场子”打个高低,而多少讲点江湖义气,请双方都信得过的人物出面调停仲裁,地点多在茶馆,名叫“吃讲茶”。这不为错,茶道之宗旨就有“致清导和”一说。
江湖多秘密,帮派内部往来不靠“组织关系”或“介绍信”,是非言语交际方式,以茶馆为联络点,借茶碗摆“茶阵”。如红帮茶阵,两碗并列叫仁义阵,三只碗排列成三角形叫桃园阵。若茶壶旁置一碗则叫单鞭阵,意思是某哥弟有难,请对方营救,同意则饮之,难从命就倒去碗中茶再冲茶饮之,一切皆在不言之中表明彼此态度。其他还有六顺阵、七星阵、龙宫阵等十余种。各帮茶阵排法有区别,只有帮中人清楚。茶进入神秘社会竟也带几分诡秘之气。
茶之“三德”有“抑制性欲”一条,但茶入情场竟可作爱情之载体,且可在订婚、结婚时作“下茶”之礼品,茶成人之美可谓善始善终。
正因为茶有世俗的一面,青翠欲滴、芬芳扑鼻的好茶竟被视为令人倾慕的美女。明代许次纾将三巡之茶分别比作三种年龄的美女。苏轼见茶更是如见美女,不由心荡神怡。《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一诗曰: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由此可见,古代文人好色,对如此纯洁的茶也要“移情”,权当风流佳人卿卿我我一番。据考,古代许多文人都有“寡人之疾”,喜欢携妓而游。较之苏轼,唐代诗人崔珏的《美人尝茶行》更多艳词,诗曰:
云鬓枕落困春泥,玉郎为碾瑟瑟尘。
闲教鹦鹉啄窗响,和娇扶起浓睡人。
银瓶贮泉水一掬,松雨声来乳花熟。
朱唇啜破绿云时,咽入香喉爽红玉。
明眸渐开横秋水,手拨丝簧醉心起。
台前却坐推金筝,不语思量梦中事。
若硬要将茶比作美女,那也绝非文人笔下的“春睡美人”,而是带着泥土芳香的“小家碧玉”。清代郑燮的《竹枝词》反映的也是“茶情一味”,但脱尽了脂粉气。诗是:(www.xing528.com)
溢江江口是奴家,
郎若闲时来吃茶。
黄土筑墙茅盖屋,
门前一树紫荆花。
风行于茶区的“茶山情歌”多以采茶、饮茶为题材表现青年男女真挚、纯朴而热烈的恋情,如流传在陕南的紫阳通山歌就很有味,现录几首如次:
一
有心恋姐你就恋,
好乘奴家在茶园。
再过三天茶摘完,
郎回湖广姐四川,
相交一回难上难。
二
太阳当顶又当中,
姐儿送茶到田中。
昨日送茶打破莲花碗,
今日送茶打破喝茶盅,
大姐为郎一场空。
三
郎铲田坎姐送茶,
一把拉住要贪花。
你要贪花莫下水,
你要下水莫贪花,
年轻得病老来发。
虽然民歌中有些味儿酸酸的,但比文人的茶诗更能说明“茶中有情,茶情一味”。
中国茶之这一情愫某些外国诗人似乎领悟得更为深透,美国诗人张错的《茶的情诗》简直是将性爱融于茶汤细细品尝,诗曰:
一
如果我是开水
你是茶叶
那么你的香郁
必须依赖我的无味
二
让你的干枯柔柔的
在我里面展开,舒散
让我的浸润
舒展你的容颜
三
我必须热,甚至沸
彼此才能相溶。
四
我们必须隐藏
在水里相觑,相缠
一盏茶工夫
我俩才决定成一种颜色。
五
无论你怎样浮沉
把持不定
你终将缓缓地
(噢,轻轻地)
落下,攒聚
在我最深处。
六
那时候
你最苦的一滴泪
将是我最甘美的
一口茶。
1974年12月 稿于洛杉矶
茶道进入社区,趋向大众化、平民化,构成社区文化一大特色,如城市的茶馆就很世俗,《清稗类钞》记载:
京师茶馆,列长案,茶叶与水之资,须分计之;有提壶以注者,可自备茶叶,出钱买水而已。汉人少涉足,八旗人士,虽官至三四品,亦厕身其间,并提鸟笼,曳长裾、就广坐、作茗憩,与圉人走卒杂坐谈话,不以为忤也,然亦绝无权要中人之踪迹。
民国年间的北京茶馆融饮食、娱乐为一体,卖茶水兼供茶点,还有评书茶馆,说的多是《包公案》、《雍正剑侠图》、《三侠剑》等,顾客过茶瘾又过书瘾;有京剧茶社,有专业演员也有下海票友,过茶瘾又过戏瘾;有艺茶社,看杂耍,听相声、单弦,品品茶,乐一乐,笑一笑。
文人笔下的茶馆虽不甚雅,却颇有人间烟火气,在老残先生的“明湖居茶馆”,可欣赏鼓书艺人王小玉的演出;在鲁迅先生的“华老栓茶馆”里可听到杀革命党的传闻并目睹华小栓吃人血馒头的镜头;在沙汀先生的“其香居茶馆”可见到已成历史垃圾的袍哥、保甲长、乡绅之流;在老舍先生的“茶馆”里你更可见到1889年清末社会各色人等,什么闻鼻烟的、玩鸟的、斗蛐蛐的、保镖的、吃洋教的、特务、打手……最后是精明一生的王掌柜解下腰带了其一生……总之,一个小茶馆就是人间社会的缩影。
茶叶进入家庭,便有家居茶事。清代查为仁《莲坡诗话》中有一首诗:
书画琴棋诗酒花,
当年件件不离它;
而今七事都更变,
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已是俗物,日行之必需。客来煎茶,联络感情;家人共饮,同享天伦之乐。茶中有温馨。茶道进入家庭贵在随意随心,茶不必精,量家之有;水不必贵,以洁为上;器不必妙,宜茶为佳。富贵之家,茶事务求精妙,可夸示富贵、夸示高雅,不足为怪;小康之家不敢攀比,法乎其中;平民家庭纵粗茶陶缶,只要烹饮得法,亦可得茶趣。茶不孤傲怪僻,是能伸能屈的木中大丈夫。
综上所述,茶作为俗物,由“茶之味”竟生发出五花八门的茶道,可叫官场茶道、行帮茶道、情场茶道、社区茶道、平民茶道、家庭茶道,茶中有官气、有霸气、有匪气、有江湖气、有市侩气、有脂粉气、有豪气、有小家子气,这一切都发端于“口腹之欲”,其主旨是“享乐人生”,非道非佛,更多儒学的内蕴。为了学问完整些、系统些,我们可概称为“世俗茶道”。
进入20世纪80年代,生活节奏加快,市面出现了速溶茶、袋泡茶。城市里最便民的还是小茶馆,饮大碗茶,茶钱少,省事,是最经济实惠的饮料。小茶馆和卖大碗茶的增多使饮茶的富贵风雅黯然失色。中国老百姓最欢迎的还是世俗茶道(主要指大众化茶道)。中国人在,茶道在,但茶道不会再是明清时代的格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