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环 境
周作人先生在《恬适人生·吃茶》中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可以说,周先生寥寥数语却已道出茶道真谛,涉及茶道的方方面面。头一句话就讲饮茶的环境问题,“当于瓦屋纸窗下”品饮,方得“恬适”,而抵“十年的尘梦”。
中国茶道既以中国古代文化作背景,自然摆脱不了中国古代文化观念的影响。
中国古典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是“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认为人生在世,与大自然(天)息息相关,并受社会的制约和影响。所以,人身心的高级平衡,必须建立在自然、社会这个大系统平衡的基础上。也有古代哲人主张“人定胜天”,但大多数学者认为要顺应自然、法乎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茶道没有超越古代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念,而是追求自然主义的茶道,于茶事中谋求与自然的和谐,环境也成为品饮的重要条件。
对于品茶环境,陆羽在《茶经》中虽未提及,但他于茶事特重环境。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安史之乱,胡人驱兵京都,皇帝逃川。那时人民四处逃亡,二十四五岁的陆羽亦加入难民流亡的行列,后流落湖州(今浙江吴兴),得以结识江南诗僧皎然。两人结为莫逆之交,并常在妙喜寺共饮佳茗。皎然《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诗写道:
九日山僧院,
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
谁解助茶香。
二人在静寂的寺院,傍着东篱下盛开的菊花,一边品饮一边谈诗论文、参禅讲道,菊香助茶香,渐入佳境。在这样幽雅的环境宜茶不宜酒,并将傍着菊花饮酒者斥之为“俗人”。
由此可见,早在唐代,茶人们已认识到环境对于饮茶之重要,特别是文人雅士对此悟性最好。如唐代诗人杜甫一生嗜酒,但也爱饮茶。想当年成都浣花溪畔,潇洒千竿竹,缤纷百花开,小桥流水,蝶舞蜂狂,杜老夫子临此佳景与友品茗,焉能不诗兴大发?于是留下了著名的饮茶诗句“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比较而言,唐代诗人钱起的《与赵莒茶宴》将品饮环境表现得更透彻,原诗是:(www.xing528.com)
竹下忘言对紫茶,
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
一树蝉声片影斜。
在竹丛树林里举办茶宴,绿荫蝉鸣,日影光斑,香茗涤除尘烦,美景更添茶兴。饮到日影西斜兴犹未尽,较之饮酒的确是别一番高雅的享受。
在李白、白居易、韦应物、刘禹锡、杜牧、姚合、皮日休、陆龟蒙、卢仝等人的茶诗中都可看出这一点。到宋代,饮茶环境已成茶人自觉的追求,成为茶事不可分割的部分。宋人吴自牧著《梦粱录》卷十六《茶肆》中叙述道:“今之茶肆,列花架,安顿奇松异桧等物于其上,装饰店面。茶肆插四时花,挂名人画。”明人冯可宾所著《岕茶笺》谈到“茶宜”十三项明确提出“精舍”,即茶室布置精巧雅致,并指责布置俗不可耐是“壁间案头多恶趣”,列为饮茶“禁忌”。明人许次纾的《茶疏》讲“饮时”二十四项就有好几项讲环境,如“明窗净几”、“洞房阿阁”、“风日晴和”、“轻阴微雨”、“小桥画舫”、“茂林修竹”、“课花责鸟”、“荷亭避暑”、“小观焚香”、“精幽寺院”、“名泉怪石”,并写明“不宜近”的环境是“阴室、厨房、市喧、小儿啼、野性人、童奴相哄、酷热斋舍”。这就不仅指自然环境,还包括社会环境。明代文人学士比前辈更重视饮茶环境,文震亨《长物志》云:
构一斗室,相傍山斋,内设茶具,教一童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
所以,大体说来,古代的茶室、茶寮、茶肆、茶坊、茶屋,乃至十字街头、通衢路旁的茶摊、茶铺,也都注意选择环境和精心布置,力求雅致,防止过度的感官刺激,以与茶之精神谐和。这样,茶人品茗,亦可体会到茶之精神与大自然的谐和,有助于茶人悟道。
日本人在学习中国饮茶方法的同时也将“天人合一整体观”的哲学观念接了过去,并对茶道的环境设置有所创新,比中国人干得更出色。如他们的茶室,通常以一间简单的书斋为核心,气氛沉静、幽雅、纯洁。墙和门的嵌板都用白色或半透明的材料,以便光线从地面反射进来。主要家具是格架或壁龛,用以陈列艺术品,或一幅画、一个陶碗、一束插花、一套茶具,别无长物,给人一种身在尘世却又不染红尘的超脱之感。其艺术趣味清寂淡雅,对于茶人一边品茗一边参禅悟道是再相宜不过的了。有的还在茶室旁边建茶庭,面积不大,用草地、石阶、小路、绿树及石灯、石水钵布置成高度写意的园林,淡雅简朴,以千利休茶道四规“和、敬、清、寂”为旨趣,意在陶冶情操,启迪性灵。茶室内正面壁上通常挂一幅山水画,或挂上一顶笠,桌上瓶中有插花,或插几支竹叶。总之,布置力求简单质朴雅致,以免乱其所思。所以千利休说“茶道的真谛在于草庵”。
英人饮茶也讲环境,因文化背景不同,他们追求气派堂皇豪华。高档茶桌、沙发、椅子,亚麻桌布,花边桌垫,金丝绒窗帷半卷,墙边放着精致的盆景,瓶里插着鲜花,本已花哨的墙上还挂着仿制的世界名画,不少是让人心猿意马的裸体画像。优美的古典音乐旋律在茶室回荡。茶具精美,熠熠生辉。喝午茶的绅士太太小姐们一边品茶一边交谈,聊家务事,传播丑闻,这是比点心更有味的午茶“作料”,较之那些鸡尾酒会、跳舞晚会,茶会的氛围够幽雅的了。在市声扰攘的大都会喝午茶可获片刻清静,如同一支基调激昂、热烈的交响乐曲,狂噪的音乐戛然而止,用小提琴奏出几个舒缓的音节,让神经如绷紧的弓弦得以松弛。
陆羽反对茶中加入作料,认为会破坏茶叶清醇的味道,使茶汁如阴沟里流走的废水。其实,案头的恶趣、环境的嘈杂粗俗、气氛的不谐和对茶味的破坏更加严重。将环境列为茶道构成条件之一,这足见中国人对艺术的敏感和悟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