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金牛道的开凿
栈道是我国古代在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桥连阁而成的一种通道,也是兵家攻守的交通要道,工程艰巨,路途险恶,是我国古代交通史上的奇迹。
《太平御览》卷八百八十八记秦惠王更元九年(前316):“秦惠王时,蜀王不降秦,秦亦无道出蜀。蜀王从万余人传猎褒后,卒见秦惠王。惠王以金一筒遗蜀王,蜀王报以礼物,礼物尽化为土。秦王大怒,臣下皆再拜稽首,贺曰:土者地也,秦当得蜀矣。秦王恐无相见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大便金。蜀王以为然,即发卒千人,领五丁力士拖牛,成道,置三枚于成都,秦道乃得通,石牛之力也。后遣丞相张仪从石牛道伐蜀。”
最早记载这个故事和提出金牛道之名的是西汉著名文学家扬雄的《蜀王本纪》。另载于《十三州志》,内云:“秦王未知蜀道。……乃令五丁共引牛至之成都,秦知蜀道而亡蜀。”《括地志》内云:“昔秦伐蜀,路无……乃令五丁共引牛,堑山堙谷,致之成都,秦遂寻道发之,号石牛道。”周慎靓王定五年即秦惠王更元九年(前316)秋天,秦惠王派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等率大军,走金牛道进兵,三个月内灭了蜀国和巴国。
金牛道的修凿在军事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史书说:从此后,“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www.xing528.com)
自古以来,不得蜀中者不得天下。金牛道是通蜀的主道。成都又有一区叫金牛区。李白咏金牛古道诗云:“秦开蜀道置金牛,汉水元通星汉流。天子一行遗圣迹,锦城长作帝王州。”清代诗人吴梅村《圆圆曲》诗云:“专征萧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
成都是蜀道的终点,大散关和剑门关是蜀道上最有名的关隘,汉中位于成都到西安经蜀道距离的中点。从成都到西安,走蜀道要翻越巴山和秦岭。
金牛道的开凿是个跨世纪巨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这条道路在“五丁”未开之前就已有之,并已为蜀人、周人和秦人所利用。周原发现的甲骨文中已有“周王伐蜀”的铭刻。《史记》亦有“蜀人来赂”、“秦伐蜀”、“蜀取我南郑”、“蜀人来朝”等记载。《华阳国志·蜀志》还记载了“蜀国”望帝杜宇以“褒斜为前门,熊尔为后……”、“丛帝攻秦至雍(治所在今陕西凤翔县)”,说明蜀国的疆域边界将“五丁道”包括在内。所以说“五丁道”(即金牛道)为蜀人周代所开,至秦朝蜀人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扩修。“五丁”或许指领导这项巨大凿路工程的朝廷命官,或者指人数众多的筑路工程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