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长安的宫廷茶文化辐射全国并确立了茶的国饮地位。
中唐以后,茶道大行于天下,茶风的中心在哪里呢?一般说来,中国数千年里皇权中心即是一切社会现象的发生中心,总是皇帝左右朝廷,京都领导全国。陕西长安作为大唐建都之地,成为一切文化现象的发源地和聚焦点而辐射全国,茶文化也不例外。
李唐王朝300年,广而言之如政治、经济、文化,细而言之如外交、军事、外贸、城建、宗教、科技……诸如此类,皆有新的建树,使唐代社会万紫千红、色彩纷呈。就如“茶叶”而言,进入大唐就不仅仅是杯中物了,也不仅仅是家居琐事和个人嗜好了,由物质到精神,形成了茶文化,而且向社会各个领域延伸,发挥了人们意想不到的作用。它的“多功能”就不仅仅是生津止渴、清心定神、消积化食、益智开慧了,又有了新的作用和文化内涵。
宫廷以茶为日常饮料始于何时呢?《赵飞燕别传》,云:“帝(刘骜)崩后(前7),后一夕寝中惊啼甚久。侍者呼问,方觉,乃言曰:‘吾梦中见帝,帝赐吾座,命进茶,左右奏帝云:向者侍帝不谨,不合啜此茶。’”“啜”者徐徐饮也,这说明汉代长安宫廷已有饮茶时尚,并认为这是高贵的享受,赵飞燕因侍帝不谨,声名不佳,连品茶的资格也不够。
迨至唐代,长安宫廷茶饮别开生面,推向极致,不仅前无古人,亦后无来者,在皇宫茶史中独步一时。
唐天子对茶事亦很投入。虽无唐太宗饮茶的历史记载,但冯贽《云仙杂记》中载以茶赐公卿大臣乃“唐故例”,“翰林当直学士,春晚困,则日赐成象殿茶果”几句话即言此事。弘化公主和文成公主的出嫁,陪嫁香奁中均有茶叶。唐太宗以茶为礼,自己焉能不饮!玄宗开元年间后茶道大行,所谓“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足见唐代上层社会茶风之盛。代宗朝(763后)宫廷茶事更上一层楼,大历三年(768),陆羽的恩师积公禅师久居宫中,双目失明,想喝一口徒儿陆羽的茶汤。代宗召陆羽进宫,先不让师徒见面,令陆羽煎茶汤由侍女呈送积公,积公饮后喜出望外,知徒儿陆羽已进宫——积公认为,除徒儿陆羽还能有谁煎出如此之好的茶汤!这则故事一则说明陆羽茶艺之精,同时也说明代宗何等嗜茶,不然不会格外高看一个无一官半职的普通茶人!可以想见,此后宫廷茶事会何等兴盛!所以,唐朝廷不得不采取措施,继大历元年(766)在义兴设贡茶院后,又于大历五年(770)在顾渚设贡茶院,以满足宫廷用茶的需求。(www.xing528.com)
唐天子重视茶事,认为茶是高贵饮料,以茶示恩宠便成了惯例。代宗、武宗时代的诗人刘禹锡(772—842)就曾为大臣武中丞代为书写《代武中丞谢新茶》(《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一文。武中丞(元衡)还觉谢得不够,又请大文人柳宗元撰写同样的谢表,还亲笔写了一篇《谢赐新火及新茶表》。类似的记载还有许多,如永泰元年(765)大宦官鱼朝恩判国子监事,代宗示恩宠,命“中使送酒及茶果,赐充宴乐”(《旧唐书·礼仪志四》)。唐文宗好博览群书,乐与文人学士切磋经义,“常延学士于内廷讨论经义,较量文章,令宫女以下侍茶汤饮馔”(《杜阳杂编》)。唐懿宗“咸通九年,同昌公主出嫁,安于文化里,上每赐馔汤物……其茶则绿华、紫英之号……”(《杜阳杂编》)。元祐二年(905),唐哀帝“赐宰相柳璨茶、药”(《旧唐书·哀帝纪》)。中国的社会是皇权社会,皇帝的好恶足以影响全社会,宫廷茶事远离陆羽“俭德”原则姑且不论,唐宫嗜茶这一点实已确立了茶之国饮地位,大大推动了唐代茶叶的生产和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其正面作用远远大于负面效应。
长安宫廷茶事的另一个创举是“清明茶宴”。《唐食货志》载:“李隆基天宝(742—755)中,南岳贡茶,官符星火催春焙,山农苦之。”为何如此催逼?原因是天子要尝新茶,并要办一年一度的清明茶宴。唐代诗人李郢作《茶山贡焙歌》书其事,诗中云:“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清明茶宴大概源于三秦地区清明习俗,古俗清明节事主要是踏青扫墓,宫廷设茶宴礼待群臣应了节令,也不失为一个创举,借以联络感情,笼络人心,并显示大唐天下政治清明,亦如这阳春三月的天气,爽朗明丽,万象更新。其仪规大体是由朝廷礼官主持,有仪卫以壮声威,有乐舞以娱宾客,香茶佐以各式点心,出示精美的宫廷茶具,以茶事展现大唐威镇四方、富甲天下的气象,显示君王精行俭德、泽被群臣的风范。
长安唐宫茶事是宫廷做派的物化,其精神追求是炫耀富贵权势,显示君临天下的威仪。
天子嗜茶亦有几分霸气,既然“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那茶又称“瑞草”,当然该由天子先享用,所以“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何等地霸道!纵无知无觉的草木也不敢无视皇权的存在。
唐天子好茶,士子们总是以皇帝的好恶为价值取向,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皇上嗜茶,士子焉能不好!唐宫茶风也正是通过长安的文人学士向全社会传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文化效应:经济效益是刺激了茶叶的生产和销售;文化效应是文人响应,竞相饮茶,茶兴之余便是作茶诗、写茶文、描茶画,从而形成了五光十色而又底蕴深厚的大唐茶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