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茶叶的传播与日本茶文化的形成

茶叶的传播与日本茶文化的形成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6年日本福冈市长说,汉朝时代中国茶叶就传到日本了。大概在此时期中国茶叶传入日本。日本饮茶文化历史悠久,但它的源头在中国。永忠的非凡之举为饮茶敲开了沉重的宫门,为日后茶成为日本国饮立下头功。这一时期的茶文化,是以嵯峨天皇、永忠、最澄、空海为主体,以弘仁年间为中心而展开的,这一段时间构成了日本古代茶文化的黄金时代,学术界称之为“弘仁茶风”。此后的荣西和尚扮演了传播中国茶文化非凡使者的角色。

茶叶的传播与日本茶文化的形成

第二节 茶传日本

中国茶何时传入日本?1956年日本福冈市长说,汉朝时代中国茶叶就传到日本了。虽暂无实物和文字以证其事,但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在汉朝境外原朝鲜卫右渠统治地区,设置玄菟、乐浪、真番、临屯四郡,后来汉昭帝刘弗陵废真番、临屯,保留玄菟、乐浪两郡。当时居住日本的倭人,分立百余小国,通过乐浪与中国接触,汉文化开始输入日本。大概在此时期中国茶叶传入日本。这类观点的依据见之于1956年6月26日《人民日报》所载的福冈通讯《亲上加亲》。

文献记载,隋文帝开皇年间,日本圣德太子时代(593—710),在药师寺药草园中发现有栽茶的痕迹,在弥生后期发掘的文物中有出土茶籽,说明飞马时代日本已经种茶了(陈椽《茶业通史》)。

日本奈良时代,圣武天平元年(729),即我国唐玄宗开元十七年,这年四月八日召百僧侣入禁廷,讲《大般若经》四天,第二天有行茶仪式,以茶赐百僧。根据是日本《古事根源》和《奥仪抄》二书的记载,“御诏百僧于禁迁,使其讲大般若经,赐茶众僧”,这大概是日本茶道史上第一次规模较大的聚饮,是“禅宗茶道”的“初级阶段”。高僧行基(658—749)一生建筑寺院不少,书中有“在寺院中种茶”之语。

日本饮茶文化历史悠久,但它的源头在中国。从唐贞观五年(631)至昭宗乾宁元年(894)的260多年间,日本多次派出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华。他们既是政治使节,又是文化使节。在政治、文化、佛教以及茶文化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谁最早向日本传播中国饮茶风尚,有学者认为应归功于鉴真大师。据史载,唐开元二十二年(734)日僧荣睿、普照来中国学佛,后于公元742年专程到扬州请鉴真和尚东渡弘扬佛法。鉴真五次东渡均遭失败,终于在公元753年12月第六次东渡成功,登上了日本国土。由鉴真创立的唐招提寺内设“茶所”、“茶室”。鉴真大师带去了大量的中国佛教经典、雕刻、绘画、医药、书法等文化艺术品,同时将中国的饮茶风尚传到了日本,这个结论是有历史依据的。日本森本司朗《茶史漫话》引言中也说:“作为文化之一的饮茶风尚,由鉴真和尚和传教大师带到了日本。”这是中国茶文化传到日本的最早记载,距今已有1240年了,要比一般茶书上记载的日僧最澄、空海将中国茶籽带回日本的时间,恰好早了半个世纪。

公元803年,日本遣藤原葛野麿等入唐,僧最澄、空海等同行。这是第17批遣唐使。

日本天台宗开山大师、传法大师最澄和尚与弟子义真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乘遣唐使船到达明州(宁波),赴浙江天台山的国清寺学佛,翌年回国。由于最澄酷爱饮茶,回国时不仅带回大量佛教经典,还带回了大量茶籽,种植在该国的贺滋县,建立了日本最古的茶园——日吉茶园(〔日〕森木司郎《茶史漫话》)。最澄被看成日本植茶技术的开拓者

弘法大师空海和尚也于804年随遣唐使藤原葛野麿来到长安,在青龙寺向惠果学习密宗教义。他到来的时节,正值中唐,此时陆羽《茶经》风靡全国,饮茶已成比屋之饮,这些僧人入乡随俗,耳濡目染,亦成茶僧。空海应召去宫廷讲法,皇上以茶招待并赐茶以示奖掖。空海留学两年后回国,回国时带走了大唐出产的饼茶和茶籽,回国后将茶籽分种各地。同时带回的还有中国制茶和饮茶技艺。于弘仁四年(815)闰七月二十八日献《梵宇悉昙字并释义》等书时所撰的《空海奉献表》呈给嵯峨天皇,汇报在华日常生活云:“观练余暇,时学印度之文;茶汤坐来,乍阅振旦之书。”

但也有日本的茶史专家持异议:遣唐僧空海和最澄于公元805年由唐返日,这时在唐朝居留多年的西明寺老僧永忠也加入最澄一行的归国行列。最澄在唐朝停留只有半年多,永忠在唐学习了30多年,因此他们认为:是永忠将中国的佛教思想和唐代茶法、制茶、泡茶之技传给了最澄。由最澄创立的睿山延历寺北面临琵琶湖的地方所植的茶树,也是在永忠的旨意下栽种的,云云。还可以作为佐证资料的是《日本后记》一文。该书弘仁六年(815)四月二十二日条有如下一段记载:“癸壬,幸近江国滋贺韩崎,便过崇福寺。大僧都永忠、护命法师等率众僧奉迎于门外。皇帝降舆,升堂礼佛。更过梵释寺,停舆赋诗,皇太弟及群臣奉和者众。大僧都永忠自煎茶奉御,施御被。”嵯峨天皇对永忠所煎的茶似乎特别感兴趣,自那以后嵯峨天皇便诏命广植茶树,并指示每年进献茶于宫内,从此,饮茶文化就在日本普及开来。永忠的非凡之举为饮茶敲开了沉重的宫门,为日后茶成为日本国饮立下头功。(www.xing528.com)

日本当时沿用的是中国唐代流行的饼茶煎饮法。《经国集》有一首题为《和出云巨太守茶歌》,诗中描写当时的煎茶程序:将茶饼放在火上炙烤干燥(“独对金炉炙令燥”),然后碾成末,汲取清流,点燃兽炭(“兽炭须臾炎气盛”),待水沸腾起来(“盆浮沸浪花”),加入茶末,放点吴盐,味道就更美了(“吴盐和味味更美”)。煎好的茶,芳香四溢(“煎罢余香处处熏”)。这是典型的唐代饼茶煎饮法。

这一时期的茶文化,是以嵯峨天皇、永忠、最澄、空海为主体,以弘仁年间(810—824)为中心而展开的,这一段时间构成了日本古代茶文化的黄金时代,学术界称之为“弘仁茶风”。

中国茶唐代东传的功臣排名是:鉴真、永忠、最澄、空海,还有嵯峨天皇。

因为饮茶之风的出现,《凌云集》、《文华秀丽集》、《经国集》等汉诗集中出现许多咏茶诗。《凌云集》载嵯峨天皇茶诗,内有“萧然幽兴处,院里满茶烟”、“吟诗不厌捣香茗,乘兴偏宜听雅弹”等饮茶诗句。显然,天皇对饮茶的理解有别于僧人,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饮茶不仅仅为了止渴,应有所寄托,茶是欣赏对象。为了推广茶事,弘仁六年二月嵯峨天皇诏令畿内、近江、丹波、播磨诸国(今京都、滋贺、兵库一带)种茶,规定每年以茶进贡,并设“制茶所”掌管茶叶。于是饮茶作为一种雅俗,在皇族、贵族、僧侣和文人们之间流行起来了,“当时为中国文化所倾倒的知识界的确盛行过饮茶”(〔日〕熊仓功夫《日本的茶道》)。

此后的荣西和尚扮演了传播中国茶文化非凡使者的角色。荣西,1141年生于日本冈山市一个神官之家。14岁出家受戒,到当时日本天台宗传播佛学的最高学府学佛。1168年,荣西在浙江明州今之宁波登陆来华,遍访江南名刹古寺,最后驻足浙江天台山万年寺、天童山景德寺。荣西在钻研浩瀚的佛教经典之余,也埋头于茶的研究。南宋绍熙二年(1191)荣西回国后,除了自己在筑前、肥前两国交界处的背振山一带,播下了中国茶树种子外,还将茶籽送给山诚国的惠明上人。惠明上人,在栂尾山即日今之宇治播了茶种。宇治后来发展成为日本的著名产茶地。他还将从中国带回去的岩山茶送给了正在患糖尿病的镰仓幕府的将军源实朝,并为其讲了吃茶养生之道。荣西为了向日本全国推广饮茶之风,在归国的第二年,用日式汉字写出了日本的第一部茶书《吃茶养生记》两卷,献给了镰仓幕府。《吃茶养生记》开篇写道:“茶者养生之仙药也,延寿之妙术也;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也;人伦采之,其人长命也。天竺唐人均贵重之,我朝日本酷爱矣。古今奇特之仙药也。”

荣西的《吃茶养生记》要比陆羽的《茶经》晚400多年。荣西的功绩是热诚传播中国茶文化,并在日本广泛种植中国茶,因他的贡献被日本尊为“茶祖”。

真正意义上的日本茶道创立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叶,由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千利休等人完成的,荣西是极为重要的奠基者

唐宋时代,通往东亚的海上茶路以明州为主要起航地。据施存龙先生《宁波对外开放于一千三百五十年前——宁波历史上对外开放诸说考辨》一文所说,确切的泊地在越州县三江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