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3 产业链技术和文化
作为当今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产业园把“发展低碳经济,建设城市矿山”作为核心理念之一。再生资源产业是国家鼓励发展的低碳环保产业,是生产型项目的产业链源头,符合当今世界循环经济发展的潮流。辽宁(东港)再生资源产业园位于丹东东港经济开发区,2011年6月3日,经国家环保部批准,正式纳入国家“圈区管理”,上升为国家级再生资源产业园。“圈区管理”,顾名思义是指为了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以及减少污染,实行园区化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从事再生资源加工处理的企业。“圈区管理”这一策略可有效解决现在我国内大量管理水平粗放、经营规模较小且分布广泛分散、加工品种较少的中小再生资源加工企业存在的众多问题。通过整合相关资源,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实力,能参与激烈国际市场竞争的再生资源工业区。
为尽快有效形成对废旧有色金属等物资的回收、拆解、打包、精炼以及深加工的产业链,经过各方广泛的论证,将大台子国家级二类口岸改为再生资源的专用港口同时将其升级为国家的一类口岸。预计港口建成后,对再生资源散杂货年吞吐量预计可实现0.2千万吨,一举成为我国环渤黄海地区的最大的再生资源专用港口。同时相关的为了扶持再生资源发展的优惠政策也相继颁布实行,如在境内的大东港海关、东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联检部门,可以为相关入驻园区企业提供便利的通关服务。项目计划分二期实施,其中,一期工程4.3平方公里,总投资32亿元,一期主要对废旧物资的进行初步分解、分选、深加工,最后形成一个完善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使其能够变废为宝的同时也能是机械制造业保持足够的工业原料支撑,预计到2010年末全部建成;二期工程1.9平方公里,总投资18亿元,主要建设内容为下游产业生产加工区、行政办公区、职工居住区和商贸服务区,计划到2011年末全部建成。园区内计划引进拆解加工企业500家,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利税45亿元。园区面向国内外,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规格招商,致力于将园区打造成科学发展的示范区、环保技术的先导区、生态工业的旅游区、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区。(www.xing528.com)
辽宁(东港)再生资源产业园区总规划8.23平方公里、总投资60亿元,立足构建覆盖全省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加工网络体系。园区以七类废物的进出口、分选、拆解、深加工为主,进口原材料主要是废旧五金、废旧电线、电缆、废旧塑料、废旧纸张加工回收区。主要产品有钢板、钢拉杆、刚阳极板、电缆、铝锭、塑料制品、纸张等。一期主要从事废旧五金电器、废旧电线电缆、废旧电机、废旧塑料、汽车压件等废旧物资的初步分解、分选、深加工,最终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不仅可变废为宝,同时也可为当地机械制造业提供重要的工业原料支撑。项目建成后,将拉动跟金属冶炼加工行业及汽车行业、造船、家电、电缆、造纸等相关行业,形成循环经济链。而且园区的产业布局是以拆解加工企业为引领,重点引进七类物资拆解及有色金属、精密铸造、塑料制品等生产企业入驻园区,最终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式延伸、环境绿色友好、产值力争千亿”的产业集群。
随着产业园的成长,吸引了大量的下游行业的有色金属企业,有意进行投资的厂商多达30多家,其中有代表性的有色金属产业为天津大无缝铜加工项目、投资额达3.9亿元的鸿达重钛项目目前正在开工建设过程中,其设计年产海绵钛0.5万吨,还有钛锭、钛精铸等产品组成。已经投产的企业包括东港贝思杰复合材料、丹东英硕管桩以及天茂气体这三家。生产产量达到20万吨实现产值在百亿以上的天阳极板和铜拉杆项目,主要由津大无缝集团和河北建昌铜业投资,将会继续扩大投资。与此同时随着电磁线、高压电缆等项目的进驻,将会形成较完善的铜加工产业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