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1 背景、储量及分布
四川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的前身是已有30多年历史的内江市废旧物品回收市场。该市场如今已经具备了发展废旧再生资源开发的产业基础。该市场以收集、加工、销售废旧塑料等产品为重点产业,并且目前的年交易量已经达到80余万吨。其中废旧塑料交易量占了60余万吨,一年交易额可达50多亿元。该市场也使内江市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得到了规范,并建设出了再生工业原料的生产基地,形成了以再生资源产业为基础的具有循环经济特点的产业集群,成为了内江市未来产业新支柱。
四川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建立在内江市的东兴区椑南乡,临近321国道,行政划分包括了凉水井村、田圃村、岔冲村和花马村。为了让内江市废旧物品回收市场能成为循环经济示范市场,内江市政府与中国最大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于2008年9月22日达成了关于《建设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合作协议》,并且与该公司签订了项目投资合同书。该合同书标志着仅第一期就投入4亿元人民币的西南最大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四川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正式落户内江。该公司负责人表示,他们将携手内江市政府,通过规范化的、规模化的、网络化的、资源化的、无害化的新型模式,来建设西南地区最大的再生资源基地。该公司投入园区的第一期工程就将建设大小为53.3平方公里的再生资源市场交易区以及面积为26.7平方公里的再生资源深加工园区。
该项目上马后,即成为内江市的重点项目。在内江市政府的大力协助下,四川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成为了全国首批的7个示范基地之一,也是四川唯一入选的产业园区。该产业园区目前正重点打造集“回收—集中—规范—减废—再生利用—无害化处理”为一体的可再生资源回收网络。
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的规划用地为5000亩,横跨凉水井村、田圃村以及岔冲村和花马村。规划总投资为32亿元,分三期工程。约占地800亩的第一期工程已经于2011今年完成,并已经于2010年8月正式开业,并将采用大量专业化的技术,来进行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见表9.5)。
表9.5 公司开发历程
该产业园区落成后,形成了废旧交易和二手资料交易的两大市场以及塑料、化工、铸造的三大产业。有关专业人员预测,园区创造直接价值可达近300亿元,纳税额高达12亿元,再通过对废旧物资的综合利用,间接带来的经济和环境的收益超过40亿元,主要表现在能源节约和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销售带来的双赢。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按照“城市矿产”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试点城市的相关要求,在5年时间内,在内江三县两区区域内,打造由固定回收网点、流动回收网点、分拣中心相融合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该体系的形成极大的促进我国西南地区再生资源产业的集聚,充分利用当地的地质条件和人文条件,开展循环经济工作,为带动我国西部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均衡区域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下文“发改环资[2010]1735号”,将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携手内江市政府投资兴建的“中国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正式更名为“四川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并对园区标志牌及图案作了相关规定,提出了制作的比例要求。同时将四川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列入全国首批7个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之一。
园区总体规划:(www.xing528.com)
四川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总规划用地5000亩,计划总投资32亿元。总规划分三期工程,总工期为5年。其中,一期工程占地800亩,投资为9.12亿元,已于2011年建成完全建成;二期工程占地为400亩,投资为5.15亿元,今年内完成;三期工程占地3800亩,投资为20亿元,预计在2015年落成。依照园区规划人员对园区的整体布局,遵循市场规律并通过对市场前景准确预测,确定园区及产业的发展方向,积极推广并普及高新技术。按照“统一管理,集中加工”的管理思想,科学合理化升级经济结构,形成生产、销售的规模化和资源集约化,用先进的管理模式经营园区,最终创造可观的经济效应投入新阶段的发展。也意味着将通过“规范、集约、集成、网络、资源和产业”多位一体的产业模式,把该园区建设为“功能齐全,连接城乡,覆盖内江,辐射西南”,的一个再生回收网络。最终形成一个集“回收、集中、规范、减废、再生利用、无害化处理”示范基地。具体规划分个阶段进行(见表9.6):
第一阶段(2010—2012年)
已经完成的一期规划建设,占地约800亩,已经投资9.12亿元,已经建成了一个集回收分拣,集散交易、示范加工、物流配送、污染治理、管理培训、科技研发和公共服务等功能一体化的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示范区。
二期在建项目,规划设计用地400亩,计划投资金额为5.15亿元。土地已经征收完成。项目的重头戏是再生资源生态工业区及深加工区的建设,充分考虑到产业链的上下游衔接问题,在提高一期积累的生产资料基础上,引进高、精、尖的设备和科学技术、管理理念,来消化废料并扩大发展规模。增强员工自我创新意识,给园区人员一个高度融合园区精神的展示平台,通过完成材料改性深度加工项目,达到代替原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节能目的。同时配合目前国内外先进、成熟的制造技术,完成生产工业化配套和终端产品再制造。
第二阶段(2013-2015年)
尚处在规划当中的三期建设规划用地3800亩,规划投资约为20亿元。根据总体规划,完成第一阶段基础建设为前提,把扩大资源聚集量、自建深度加工项目和引入大型利废企业提升产业层次以及扩大经营规模作为重点,并通过“多元化、多维度、集约式”的健康发展,最终建设成为“集聚型、生态型、服务型、科技型”的新型产业集群园区。
表9.6 园区规划简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