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化妆之路:历史悠久、精彩绝伦

中国古代化妆之路:历史悠久、精彩绝伦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悠久的历史中,仪容化妆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发展着。由此可见,化妆技术已达到相当高超的程度。到了五代的南唐时,出现了一种“北苑妆”。古籍中记载元代人们有一种保养面部皮肤的方法,叫做黄妆。初期,人们以模仿外国电影化妆手法为主

中国古代化妆之路:历史悠久、精彩绝伦

一、中国古代化妆简史

中国古代的仪容化妆,是人体装饰艺术的组成部分,也是日常生活、交际礼仪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文明古国,在悠久的历史中,仪容化妆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发展着。人们对自我的“化妆”意识,从宗教信仰、标志群体特色开始,到在同一集体中显示等级差异,最后发展成日常生活中的装饰,历经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下面按历史的发展顺序介绍一下化妆简史。

(一)先秦时期

相传商纣时期已经开始使用“燕支”,所谓燕支,《古今注》中解释是:“亦称红蓝,以染粉为妇人面色,名曰燕支粉,亦称焉支。”《云麓漫钞》中的解释:“燕支以红蓝凝汁为之,宫人涂之,号桃花粉。”这可能是文献可考的最早的仪容化妆的记载了。

到了西周,《妆台记》中有“周文王于髻上加珠翠翘花,傅之铅粉。其髻高,叶凤髻”的记载。其后,礼仪制度中规定了发式及头饰的佩戴,并允许使用假发。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在意识形态战线上主要有两个重要的流派。一种观点是主张一切都按照约之以礼的儒家思想,要求一切都按西周的礼制度行事。另一种观点是主张节用,不必拘泥于制度,“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据文献记载,在当时的日常生活中,男女常有施朱敷粉的现象,如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中有“……傅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语句,可见当时人们对于仪容化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二)秦汉时期

秦时,已经有很多人用红粉涂面,而且开始画眉,《妆台记》、《鬟髻品》中有记载:“始皇宫中,好神仙之术,及梳神仙髻,皆翠眉红妆……”

汉代时,在贵族中,仪容化妆不仅普遍,而且还有创新,张敞画眉的故事便是很好的例证。张敞是当时京兆尹,常为其妇画眉,长安的人都称赞他画的眉十分好看。而他画眉用的材料,是其制作的麝香小团墨。汉时有民谣说:“城中好广眉,四方且过额。”另外,后汉时粱冀的妻子孙寿独创了偏侧的堕马髻,在面部化妆上“改鸳翠眉为愁眉、啼妆、折腰步、龋齿笑”(《后汉书·粱冀传》),可见这时髻式、仪容化妆都在趋向于求新求异。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采茵杂志》记载:“甄后既入宫,宫廷有一绿蛇,每日后梳妆,则盘结一髻形于后前,后弃之,效而为髻,巧夺天工,故后髻每日不同,号为灵蛇髻。”《颜氏家训·勉学》中有“粱朝全盛之时,贵族子弟……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等语句,这些记载虽略带神话色彩,但能反映当时仪容化妆的情形。另外,在《初学记》中有:“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檐下,梅花落额上,成王出花子,号为梅花妆。”“梅花妆”又可称“梅妆”、“寿阳妆”,今天我们还用它作为面部化妆的代名词,可见影响之大,渊源之长。

(四)隋唐五代时期(www.xing528.com)

在隋唐时期,仪容化妆空前发展,《妆台记》中有“隋文宫中红妆,谓之桃花面”的记载。“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句多半与此有关联。唐朝时,经济、文化发展都很昌盛,国际交流很频繁,这给仪容化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与基础,当时的髻式名目繁多,容貌化妆也多种多样,眉形有时兴阔而浓,有时却兴淡而细长。杜甫的《北征》中有“狼藉画眉阔”的描述,而在《虢国夫人集灵台》中却载有“淡扫蛾眉朝至尊”。白居易在《上阳白发人》中写道:“青黛点眉眉细长,天宝末年时世妆。”甚至还有去眉的记载,《唐语林》记有:“长庆中,妇女去眉,以丹紫三四横约于目上下,谓之血晕妆。”关于眉形,《海录碎事》一书记有唐明皇所制的十眉图的眉形名称,在面部化妆用色上,有白妆(以粉为主)、红妆(以胭脂为主)之分。元稹诗曾咏:“红妆少妇敛啼眉”(啼眉即愁眉,亦称八字眉)。《妆台记》中有:“妇女面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是为飞霞妆。”另外还有黄粉妆,即在局部(如额、颊等部位)施以黄粉,颊部笑靥的位置则做黄靥。除黄粉外,还可用薄玉片、金属片刻成花虫形贴在脸上,称之为花脸。李贺在《御沟诗》中就有“入苑白映映,宫人正靥黄”的描绘,牛峤也有“额黄侵腻发”的诗句。唐时在长安城中还流行过一种时世妆,即在白妆基础上,不用红色,嘴唇改用乌膏,眉毛画成愁眉,给人一种忧伤的印象,故也称为啼妆。当时也时兴一种在额部遮以网状透明纱,叫做透额纱。可见唐朝的仪容化妆方法多种多样,而且技艺也十分高超。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说是唐代一名乐妓,名叫庞三娘,演技超群,年老后,一日在家,未施脂粉,有人来邀,问她:“丑婆,庞三娘在家吗?”答曰:“她是我外甥女,不在家,明天再来吧。”翌日,其人来时,三娘已装扮一新,来人竟不相识,并对她说:“昨日我已见过你的姨妈了。”由此可见,化妆技术已达到相当高超的程度。杨贵妃在保护皮肤方面,也有她的独到之处,并留下了她的方子——杨太真红玉膏。

到了五代的南唐时,出现了一种“北苑妆”。《钱载·十国词笺》记有:“南唐时,建阳进茶油花子,大小形制各别,宫嫔缕金于面,皆淡妆,以此花子施额上,时号北苑妆。”

(五)宋元时期

宋初前期统治者思想开放,从当时人们的髻式、头饰和面部花钿粘贴的情况看,不比唐代逊色。但是由于后来几个皇帝思想比较保守,多次修改服饰制度,一些华丽珍贵的装饰被禁用,人的审美观也由粗犷转为孱弱,缠足渐盛,文弱秀丽的面容逐步时兴,面饰被废除,仪容化妆较前代没有大的突破。

古籍中记载元代人们有一种保养面部皮肤的方法,叫做黄妆。黄妆的具体操作方法十分简单:每逢冬季,妇女们将一种药用植物的根茎碾成黄色粉末,涂在脸上,直到春暖才洗去,皮肤就会变得细嫩洁白。这种植物虽并未记载下来,但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的追求。

(六)明清时期

到了明清时期,仪容化妆较注重皮肤的保养与保健,对于皮肤的护理普遍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皇宫贵族十分重视,如清代的慈禧太后,对护理皮肤非常讲究,故有“慈禧太后驻颜方”流传至今。当时在西方,染发药水已经面世,德龄(御前女宫)说她使用了这种染发水后,到老年时也未见白发,这也说明了当时的美容美发技术与材料已经达到了较先进的水平。

(七)近现代时期

随着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受西学东渐之风的影响,西方先进的美容美发新材料和新技术不断传入我国,人们在仪容化妆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初期,人们以模仿外国电影化妆手法为主,后来逐渐加深理解,技术不断提高,进而发展为能够结合民族特点的化妆术,同时还引进了按摩方法和美容器械,不仅进行皮肤护理,而且更进一步掌握了文眉、文眼线、文唇线等美容技术。这样,我国的仪容化妆开始朝着适应世界美容美发的潮流方向发展。

(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劳动人民获得了充分的解放和自由,这为仪容化妆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由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较低,人民的物质生活尚处于较低消费的状态,再加上“左”倾思想的影响,仪容化妆事业在很长时间内发展缓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文化修养亦有了相应提高。很多人已意识到了仪容化妆是追求仪表美的重要内容,是人际交往中互相尊重的一种文明的具体表现。同时,由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逐渐地有经济条件美容。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的美容仪器开始出现,使人们表现高雅气质、迷人风采的一些愿望终于成为现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