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诗句法提升创造力

用诗句法提升创造力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活用诗句法技巧点拨题记就目前情况来说,在考试作文中的使用并不普遍。一般有借用和自创两种。借用,既可以借用名人名言、古今诗句,还可以借用中外谚语,甚至是一则小故事等。活用诗句,是借用的一种常见形式,它不仅可以展示作者的文化积累和深厚底蕴,更重要的是可以窥见作者表情达意的智慧和匠心。利用古诗文或名言警句作题记,既能映衬人物形象的精神内涵与人格魅力,也能映衬出潜隐文间的浓郁情感与审美取向。

用诗句法提升创造力

活用诗句法

技巧点拨

题记就目前情况来说,在考试作文中的使用并不普遍。别人不用,你用了,就会“出奇制胜”;别人很少用,你经常用,就显得“稀少为贵”。用什么样的语句作题记,并没有具体的限制。一般有借用和自创两种。借用,既可以借用名人名言、古今诗句,还可以借用中外谚语,甚至是一则小故事等。自创,指能表达文章主旨或感情的自己创作的语言,一般要含蓄隽永,耐人寻味。总之,题记可以是抒情性的,也可以是哲理性的,但是必须与文章的主题相关,否则会让人感到华而不实,在投机取巧。一般说来,题记中带哲理味的语句要多一些。活用诗句,是借用的一种常见形式,它不仅可以展示作者的文化积累和深厚底蕴,更重要的是可以窥见作者表情达意的智慧和匠心。古为今用,化虚为实,是常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诀窍。利用古诗文或名言警句作题记,既能映衬人物形象的精神内涵与人格魅力,也能映衬出潜隐文间的浓郁情感与审美取向。如《我的美丽乡愁》一文引用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的诗句作为题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以此作题记,表达出了作者对故乡浓郁的思念之情,让读者在未阅读正文之前就感受到了作者情感的张力。一位高考考生写母亲对在城里读书儿子的牵挂与眷恋,拟题为《村头的榕树下》,题记则用了孟郊的《游子吟》。此题记,映衬出沉甸甸的母爱,亦折射出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范例导引

独上高楼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题记

曾经以为,古代文人的生命会简单而明了,时代赋予他们简明的期望:入相出将,封妻荫子。然而,是谁,偏偏要抛开那些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为自己的人生另择一条路?

一、李  白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吗?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吗?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吗?

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二、苏东坡

是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孤鸿吗?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吗?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吗?

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www.xing528.com)

而我只看见你青青的竹杖,脚上的芒鞋,被雨淋湿的脊背,你的笑容从容洒脱,你的眼中只有秋风绿水泛清波。

你坚守着自我,从而达到让后人仰望的高度。

三、辛弃疾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吗?是恨古人不知你为狂人吗?是不啼清泪长啼血的杜宇吗?

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偏要独上高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一边是“斜阳正在,烟雨断肠处”,另一边却是“宝马雕车香满路”,而你,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

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你彷徨,“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你期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我多想跨越千年时空,共你醉明月。

菊花开遍的南山西畴,临清流而赋诗;在明月朗照的深山竹林,抚琴而长吟;在明月下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世俗的期许,在青山绿水间吟哦着流水般轻扬的诗句。

着一袭单薄的长衫,略揖一揖,便昂然走进了历史,从远古走来,从发黄的线装书里走来。是你们,因为独上高楼,坚守了自我,也就在黑夜中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

在那些“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时代,是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了世俗的期许,守护了自我,于是守护了历史的期许。

(重庆一考生)

秘诀解读

这是一篇主题集中、充满想象的文章。文章的主体选取文学史上三位名人抛开人们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守护了历史的期许”的经历为材料,李白苏轼、辛弃疾这些笑傲历史的文化巨人,悠然走入了小作者的视野。文章主体既写了生活在太平盛世的唐代李白和北宋苏轼,又写了生活在风雨飘摇年代的南宋辛弃疾,时代对他们的期望各不相同,但是三位文豪拒绝世俗的“期望”、坚守“自我”却是相同的。作者对他们各自成就的辉煌人生的诗意描述,使读者在感佩这些伟人人生选择的同时,心悦诚服地接受了作者的观点。

开篇题记气势不凡,先声夺人。作者借王国维对词中境界的描述,暗示“独”与“高”并存,表达自己对生命境界的理解,一句两典,立意构思尽在其中。当清醒的“自我认识”与世俗的“他人期望”不能一致时,“独上高楼”便成为作者心中理想的人生选择。巧用诗词作为题记,不仅恰当地体现了本文的主旨,而且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