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入题法
技巧点拨
诗文入题法不仅使你所要表达的意思简明扼要,言简义丰,而且,能集中地表达文章的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增色不少。如唐弢的《琐忆》:“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名家名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往往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启示性。在高考作文中选择与主题有密切关系的名家名言作为“切入点”,可以为文章主题的出现营造一种哲理氛围,使文章中心思想更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如高考语文(四川卷)优秀作文《问灵魂》就这样切入主题:“到底什么是人的魂?说白了,就是人的某种精神。‘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老夫子的魂;‘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是岳元帅的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李白的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杜甫的魂。滚滚历史长河,历代烟雨之中,抬眼望去,那些璀璨夺目的光辉仍在闪耀,我觉得,那就是灵魂!正是这些魂凝聚成我们民族的骄傲,带我们涉过五千年文明,成为我们的脊梁。”这篇文章以屈原、岳飞、李白、杜甫的名句开篇,高屋建瓴,直奔主旨,磅礴的气势,深邃的哲理,旗帜鲜明地告诉人们:做人,首先要有一颗高尚的灵魂。这样的开头,在点题明确精深的同时,给人一种文采飞扬的艺术效果。
以引用名言警句为文章的开头,能体现出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使文章显得文采斐然,韵味十足。一些诗句或歌词,具有生动形象,意韵丰赡、亲切可感等特点。以具有优美深邃意境的诗句或歌词为切入点,可以创设文章的诗情画意,使作文的主题具有较强的审美意蕴,从而产生感人的艺术魅力。如高考语文(湖南卷)优秀作文《谈意气》就从一些诗句切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青翠的竹在向你昭示着它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贯穿生命的不屈与坚韧。‘不爱沙滩擢贝子,扬帆击楫戏中流’,是浪顶峰尖的弄潮儿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蓬勃于血脉中的勇敢和无惧。‘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骄傲的行者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托起生命、托起希望的坚定的信心。意气,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此文先从三组诗句切入,尽情铺陈排比,论述意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充满哲理意蕴,颇让人咀嚼与回味,同时,为下文的进一步论述充分蓄势。
需要注意的是,所引用的名言、诗文,一定要贴切、自然、恰到好处。比如以下两个例子:“清代张潮《幽梦影》中有言:‘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当面对大海,面对着这片蔚蓝,我不禁想到:海以何人为知己呢?”(高考语文上海卷优秀作文《面对大海》)“‘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是李后主的感悟;‘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李清照的感受;‘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是徐志摩的不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又是苏东坡的坦荡……”(高考优秀作文《美丽的离别》)上面两篇作文,一边以诗句引路,一边提示主旨,既说明了观点,又展示了功底,可谓一箭双雕。
在文章的开头引用诗歌胜过空洞地说教,而几乎每一位考生都会积累一些名言警句、优秀的诗文,所以,对于一般的考生来说,以诗文入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方法。引用式开头的优点很多,它既可提升观点的可信度,又可展示作者的阅读面,更能够给读者以启迪。诗文入题的开头通常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内容,援引名家名言、诗文警句等,后一部分对前面的引用进行最概括的点评。以诗文入题要注意三方面问题:其一,作为开头的引用,内容不宜过长,最好在30字以内,太长则既让读者难以记忆又不够醒目。其二,引用之后的概括点评应该尽可能简短,且必须在概括中点明本次作文的核心话题,最好能说明自己的核心观点。其三,引用与概括点评之间必须具备逻辑的合理性,要让读者一眼就明了二者间存在的必然联系,不能生拉硬扯、牵强附会,更不能出现知识性的错误。
以诗文入题的方法如果运用得自如,往往能增强开篇的气势,使人感到高远峥嵘之气,文章开头所引用的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能达到吸引读者、突出中心的效果。
范例导引
诚信归去来
古语云: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曾子杀猪为一“信”字,孔明接受“托孤”为一“诚”字;因有了“诚信”二字,百年的老店得以顾客盈门,刘邦的约法三章得以千年传为美谈。
“诚信”似乎永远属于那个诗意而华丽的时代。属于英雄的誓言,属于唐诗宋词,属于《清明上河图》兴盛的街市,属于一本厚厚的《三国志》。(www.xing528.com)
现代文明的拥有,使得本已很累的人们更加模糊了诚信的影子,使得本已寂寞的影像隐藏于纸醉金迷的灯红酒绿中,抽象地尘封在政治课本的某个角落里。罗曼·罗兰曾说:“人生的大海上,风高浪急,你须自恃扁舟,方能到达彼岸。”美貌、健康、才学、金钱、荣誉……生命的小舟上要装载的负荷实在太多了,不知失掉了诚信的年轻人啊,能否驾驭生命之舟,由此,便想到了林肯最爱读的那首诗:“健康的红晕变成了死亡的惨白,金色的沙龙变成了棺木与尸衣,只在一眨眼,一吐纳之间。”噢,人类何必骄傲呢?时间是永恒的见证,当时间的瀚海吞没了美貌与健康,吞没了金钱与荣誉,狡诈的文明人啊,患得患失的文明人啊,你还剩下什么?!
诚信对人,诚信对己。诚信是一轮金赤朗耀的圆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摇摆不定的生命天平立即稳稳地倾向一端;诚信是高山之巅的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伪,留下启迪心灵的妙谛。
正当日本人为历史教科书问题折腾得沸沸扬扬时,正当欧美商家把非洲仿制治疗艾滋病的药物的国家告上法庭时,日本人和美国人为何不用诚信的尺度衡量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呢?文明人的某些行为常常荒谬得超乎想象。
文明社会展现出的是一张夸张的众生相,在“兵不厌诈”的商战中的倾轧与挣扎,该歇一歇了!耳边响起古印度的谚语:“聪明而又诚实的人应当寻觅,聪明而又狡诈的人应当警惕。”在生命的俯仰之间,诚信真的远去了吗?
诚信,归来吧!
(山东一考生)
秘诀解读
本文围绕“诚信”谈古论今,从孔明、刘邦,说到《清明上河图》、《三国志》,又联系日本教科书篡改历史、欧美的商业纠纷等等,信手拈来,挥洒自如,叙议融为一体,语言精当而富有哲理。文中所引的语言材料从古语写到罗曼·罗兰名言,再写到林肯爱读的诗、古印度谚语,引用贴切自然,说服力强,增添了文章的内涵和韵味。如:作者从所给材料中年轻人在小舟上抛弃诚信而联想到罗曼·罗兰的“人生的大海上,风高浪急,你须自恃扁舟,方能到达彼岸”,又如作者因为林肯最爱读的诗中有生与死“只在一眨眼,一吐纳之间”等句,因而借以来表达文章的观点:诚信不可抛,不能因为一时冲动而遗恨终生。所引用的诗文与观点贴切相融,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在短短的一段文字中,融入了五个材料,“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的古语是全文提纲挈领的一句话,既凝练集中、又形象生动,同时能带给读者无尽的思索和丰富的联想。所以,以诗文入题,在哲理性散文中能够起到突出主旨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