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见山法
技巧点拨
所谓“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直截了当地切入要旨。白居易曾说过“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开门见山是简洁语言的一种办法。首先,可以用精练的文字明确全文写作的重点,使主题凸显出来;其次,有利于作者在此后的行文中始终紧扣这一重点构思立意,使文章主题不至于出现游离。第三,开门见山也有利于读者迅速把握文章的核心话题,并根据这一核心审视全文。
许多经典的议论文,都采用开门见山式的开头方法。开门见山法言简意赅,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如浙江省高考优秀作文《生命如大河》就是这样切入的:“如果生命有形色,它一定奔涌如大河,挟卷一切入海,奔流不返,它以劈山穿石的伟力流动,在我们的叹惋中奔去,雄伟而决绝。所以,勤勉者说:生无所息。如果生命有形色,它一定奔流如大河,穿越千里,穿越岁月,生命在月光下奔流,在平原上涌动,累了,倦了,便暂停下匆匆脚步,于是有了湖泊的美丽与宁谧。所以,睿智者说:生有所息。人生,便是这二者的统一。”此篇作文的话题是“生无所息,生有所息”,这个切入可谓不枝不蔓,干净利索,既是全文内容的概括,又是作者思想的体现。文章以河流作为意象,鲜明地告诉人们,生命就是一条奔流的大河,在这条亘古流淌的大河两岸,分别是“生有所息”与“生无所息”,人生便是这两者的辩证统一,其观点很有哲理性和启示性。作者从文章题旨单刀切入,直奔主题,以哲理化的语言旗帜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给人以雄辩的力量和思想的震撼。
又如安徽省高考优秀作文《读懂人生之书》的开头:“人生是一本书,每一页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翻开人生之书的第一页,我读懂了‘爱’。妈妈的爱是温暖的,如冬日的阳光;爸爸的爱是无声的,如黑暗中的萤火虫,给我以明确的方向;爷爷奶奶的爱是热切的,如熊熊燃烧的烈火。亲人们都爱我,这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幸福的。从他们那里,我学会了怎样去爱别人,去做一个爱的奉献者。”这个开头紧扣文题,写得沉稳干脆,自然通畅。这是对话题、材料或题目直接破解释义的方法,或是单刀直入文章的主旨,或是简洁诠释文题的内涵。这种方法目标明确,干净利落,给人以良好的视觉效果。
再如湖北省高考优秀作文《出乎其外,入乎其内》的开头:“何谓‘出乎其外,入乎其内’?笔者认为:做事既要纵观全局,整体分析,又要深入内部剖析,挖掘本质;做人既要顾及大局,全面把握,又要真诚相待,用心付出;涉世既要抵御外界诱惑,不随波逐流,又要能深入社会,追求理想。这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作者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开篇提出自己对“出乎其外,入乎其内”的理解,从“做事”、“做人”、“涉世”三方面构筑一种人生境界,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诠释材料的内涵,视角独特,论述精辟,表现出较强的思考力。
如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诚信不可抛》的开头:“壁虎可以抛弃断尾,青蛙可以抛弃蝌蚪,大树可以抛弃落叶,历史可以抛弃落后者……但人却不能抛弃诚信。”作者开篇用一组类比句引出论点“诚信不可抛”,开门见山,直切主题。又如2005年广东省高考优秀作文《纪念》的开头:“历史的点点滴滴如散落在偌大沙滩上的沙石贝壳,我们悄悄地走过,贪婪地看着这些晶莹珍贵的财富,时而拾起一两颗打动心灵的贝壳,怀着一份爱的心情、感恩的心情,好好收藏,以作纪念。”在这篇优秀的作文中,作者根据话题提示,准确深刻地把握题旨,点明主旨;并且选择“纪念”犹如“一颗颗贝壳”为组织材料的线索,引起下文,很快勾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开门见山式的开头方法,比较适宜于文风朴实、语言不事雕琢类的同学,也适宜于写作简单议论文。对于具有较强文字表现力的考生,或对于需要借助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特定写作情境的作文而言,这种开头因为文字过于简约,考生的语言才华往往无法得到较大程度上的施展。
范例导引
谈骨气(节选)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www.xing528.com)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记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3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的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国民党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坚决拒绝,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工作。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两千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的积极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吴 晗)
秘诀解读
《谈骨气》一文开门见山就是一个独语段:“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简简单单的十个字,在全文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充当起全文的总论点。这句话起了三个作用。第一,使中心论点明确,突出,一目了然。第二,开篇点题。第三,限定了本文议论“骨气”的范畴——只谈“我们中国人”的“骨气”。“我们”二字带有一种亲切感和民族自豪感。所以,开门见山的第一段紧扣文题,理清概念,蓄足气势,为下文展开论证做了必要而又充足的准备。
这篇文章写于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为了鼓励全国人民战胜困难,奋发图强,勇敢前进,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吴晗同志饱含爱国主义热情,怀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正义感,写下了这篇谈论“骨气”的好文章。文章以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孟子的至理名言为纲,以三个典型史实为论据,分别明确阐释了什么叫做“有骨气”,怎样做方可称为“有骨气”,进而充分论证了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我们不但有做人的骨气,而且有民族的骨气,正是这种伟大的民族传统精神,英雄的气概,使得我们曾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本文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语言朴实,通俗易懂;真切感人;叙议结合,论证周密;前后照应,结构严谨,不愧为一篇优秀的说理短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