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体多样化:了解主流文体方法

文体多样化:了解主流文体方法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选择何种文体进行表达并非意味着“不要文体”,在平时强化文体意识,加强文体训练,才能在考场上更加淋漓尽致地展现作文能力,使文章拥有出彩的先机。“体制”可谓是初学者的基本功,打好各种文体基础,从训练基本文体的写作入手,强化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主流文体的训练,达到融会贯通、得心应手的境界,是写作训练的正确途径。

文体多样化:了解主流文体方法

主流文体

技巧点拨

高考作文近年来逐渐走向全方位开放形式,尤其是“文体自选”给予考生充分发挥特长、施展才华的舞台,为考生自由选择最适切的文体预留了空间。但选择何种文体进行表达并非意味着“不要文体”,在平时强化文体意识,加强文体训练,才能在考场上更加淋漓尽致地展现作文能力,使文章拥有出彩的先机。

刘勰文心雕龙·附会》:“才童学文,宜正体制。”“体制”可谓是初学者的基本功,打好各种文体基础,从训练基本文体的写作入手,强化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主流文体的训练,达到融会贯通、得心应手的境界,是写作训练的正确途径。构成记叙文的要素是人、事、景,写好记叙文须在选材、立意、结构和表达等方面下足工夫,写作语言力求生动形象、感人流畅。如高考语文(上海卷)满分作文《他们》,小作者将笔触伸向曾经自由洒脱地在淳朴乡间生长,如今走向生活节奏飞快的陌生都市的“他们”——农民工子女,情感真挚细腻地剖析“他们”独特的内心世界:他们迷茫、无奈,却也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小作者对“他们”包含着喜爱和同情,展示了观察生活的独特视角和记叙生活的深厚功底。论点、论据和论证是构成议论文的“三要素”,议论文要摆事实、讲道理,也要讲求议论的思维深度、对生活的理性思考,语言力求准确、严密、明了。面对“常识”这一话题,广东省一位高考考生的高分作文《别拿常识不当干粮》,从中国教育的现状入手,既准确鲜明地揭示了常识的内涵,是“一门指导我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更是“科技发展的基础”,有理有据;又将标题巧妙地与流行语结合,点出常识的不可或缺,具备较强的说服力。散文这一种文体最能体现考生的文学文化底蕴,好的散文将情、景、理融为一炉,有丰富的联想、想象境界,语言含蓄隽永、凝练洒脱。湖南省一位高考考生的高分作文《踮起脚尖》,将“踮起脚尖”引申到面对生活阶梯,渴望攀登的心态,并展开合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想象自己在埃菲尔铁塔下踮起脚尖,眺望远处风景;联想到澳网冠军、享誉国际的华人导演李安踮起脚尖,走向辉煌的世界。该文结尾处“撷一手高枝的果珍,让梦境延伸,与现实交汇”,使文章拥有了诗画的意境

正是因为有了缜密的训练,这些优秀作品才具备了清晰的文体特征,拥有了腾挪跌宕、多姿多彩之美。除了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写作特长以外,高考考生在考场上也要审清题意,并结合“话题”、“材料”中隐含的文体倾向来加以选择,因为文体终究是为内容服务的。如高考语文(北京卷)作文题“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高考语文(浙江卷)作文题“绿叶对根的情谊”、高考语文(湖南卷)作文题“踮起脚尖”等题目形象生动亲切,充满诗情画意,能激发考生内心的情感共鸣,可以引向自我经历,或对他人世界进行深情歌颂,宜写成散文或记叙文。而高考语文(宁夏、海南卷)作文题“善良与诚信之间的讨论”、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题“‘板桥体’非隶非楷、非古非今”、高考语文(广东卷)作文题“常识”等题目具有理性思辨的色彩,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关注他人,走向生活、艺术、文化世界,激发考生去思考,去感知,宜写成议论文。当然,无论哪一种作文题,都是对考生的阅世、阅人、阅史等能力的全面检阅,只有在平日力求熟习各种主流文体,才能在高考这一“临门一脚”的有限时间内将作文能力毫无保留地发挥。

范例导引

一瓶黄河

有一年夏天,我沿着黄河旅行,无数次站在黄河岸边,看滔滔河水像黄龙翻滚,自天际流下,把我的心都流得无边无际波澜壮阔;无数次注视着落日像血一样融入河水,好像生命被一次次重新染色,每一次都有奔腾到海的冲动。

但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在黄河边上,用瓶子灌一瓶河水。泥浆翻滚的水,被灌到水瓶里以后,依然十分浑浊,透过瓶子,看到的只是浑浊的黄色的世界。在瓶子背后,看不到天,也看不到地。面对这样的水,我感到了痛苦和绝望,感到了黄河河床不断提高带来的灾难,感到了人们在这种灾难中的呼喊。我把水瓶放在边上,痛苦地坐在岸边,看着黄河发呆。(www.xing528.com)

一段时间后,我把眼神从远处收回来,猛然发现身边瓶子里的水开始变清。浑浊的泥沙沉淀下来,上面的水变得越来越清澈。我看着这种变化,直到泥沙全部沉淀,只占整个瓶子的五分之一,而其余的五分之四都变成了清清的河水。我慢慢把瓶子举起来,透过瓶子,我看到了天,看到了地,看到了生命中幸福与痛苦的界限。

原来我们的幸福和痛苦也像黄河水一样。我们在匆忙和浮躁中,拼命地摇晃我们的生活,直到我们的生活变得一片浑浊,使所有的幸福都掺杂了痛苦的成分。假如清水是幸福,泥沙是痛苦,那我们一生幸福的总量应该大于痛苦。我们时时感到痛苦,不是因为痛苦多于幸福,而是我们用不恰当的方式,让痛苦像脱缰的野马,随意奔跑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我再次把目光投向黄河,我发现它是那么的壮阔和美丽。看着滔滔的河水,翻滚着浊浪,从地平线那头流过来,从我脚下流过,又消失在地平线的另一头,使人无法不感受到我们这个星球所蕴涵的勃勃生机。我突然意识到,人的生命如果不断被放大,放大到像黄河一样壮阔,从远古和天边流来,向未来和大海流去,那我们的生命就无所谓幸福和痛苦的混合,而变成了一曲永远唱不完的雄壮的黄河交响曲。

(俞敏洪)

秘诀解读

“黄河之水天上来”,浩荡的黄河水激起了作者对生命态度、宇宙运行的思考,于是,写作了这篇散文。作者由小见大,在一瓶沉淀后的黄河水里,看到了浑浊的泥沙和清清的河水,让他感受到生命中的幸福感,和生命中的痛苦经历。“一瓶黄河水”的形象折射了人们在现实中惯常的生活心态:过于在意对挫折、痛苦的体验,以至于忽视了幸福的存在。文末作者放飞思绪,引领我们走向未来世界和广阔天地,释怀遭遇和挫折,体会生命的美好与丰富的旅程。

本文语言将形象性与雄辩性并举。“痛苦像脱缰的野马,随意奔跑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比喻生动巧妙;“人的生命如果不断被放大,放大到像黄河一样壮阔”,启迪人们开阔视野,具有内蕴的气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