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小我法
技巧点拨
跳出“小”我,扩大视角。高远的立意给读者以海阔天空、心旷神怡之感,因此在立意时必须跳出“自我”的小圈子,在分析问题、表达情感时不要就“我”论“我”,尽量用“大”的眼光去看待,去分析。
作文要“大气”,就得有高远的立意,也就是要有才识。有了才识,就能形成独立之见,就有了超越平庸的气概和胆略;有了才识,就有了创造的自信和能力,面对机遇和挑战,全面充分地展示自我。由此可见,才识决定了文章品位的高低。一些同学立意不高远的主要原因,是囿于自我的狭小天地,他们只停留在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喜怒哀乐、荣辱得失上,因而文章流于平淡,流于“小气”。同样是“智子疑邻”的材料,有位考生从情感能够左右人们认知和决策的角度提出了“勿以情障目,勿以亲疏论英雄”、“以情障目,不见泰山”的主题,并列举林觉民、鲁迅等人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放弃个人情感的例子,正义凛然,大气磅礴。
范例导引1
忙,不亦乐乎
忙,是人生中的一个步骤。每个人所忙的事务不同,但不能是碌碌无为地白忙,要忙就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
忙是问号。忙是看似简单,其中却大有学问。忙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怎样忙出精彩,忙得不亦乐乎,却并不简单。人生如同一张地图,我们一直在自己的地图上行走,我们眼前时常会出现一个十字路口。我们该向哪儿?面对那纵轴横轴相交的十字路口,我们该怎样选择?不急,静下心来分析一下,选择适合自己的坐标轴才是最重要的。忙就是如此,选择自己该忙的才能忙得有意义。忙是问号,这个问号一直提醒我们要忙得有意义,忙得不亦乐乎。
忙是省略号。四季在有规律地进行着冷暖交替,大自然就一直按照这样的规律不停地忙,人们亦如此。为自己找一个目标,为目标而不停地忙,让这种忙一直忙下去;当目标已达成,那么再找一个目标,继续这种忙,就像省略号一样,无休止地忙下去。翻开历史的长卷,我们看见牛顿在忙着他的实验;爱迪生在忙着思考;徐霞客在忙着记载游玩;李时珍在忙着编写《本草纲目》;再看那位以笔为刀枪的充满着朝气与力量的文学泰斗鲁迅,他正忙着用他独有的刀和枪在不停地奋斗。忙是省略号,确定了一个目标,那么就一直忙下去吧!这样的忙一定会忙出生命灵动的色彩。
忙是惊叹号。世界上的人都在忙着自己的事,大自然亦如此。小蜜蜂的忙,以蜂蜜为回报,那么人呢?居里夫人的忙,以放射性元素的发现而得到了圆满的休止符;爱因斯坦的忙,以相对论的问世而画上了惊叹号;李白的忙,以那豪放的诗歌而有了很大的成功;张衡的忙,以那地动仪的出世而让世人仰慕。每个人都应该有效率地忙,而不是整天碌碌无为地白忙。人生是有限的、短暂的,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在有限的生命里忙出属于他的惊叹号,都应在有限的生命里忙出他人生的精彩篇章。
忙是万物、世界、人生中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地球在日夜忙着转动,时间在日夜忙着流逝,而我们呢?作为这世上最高级的动物的我们,我们在忙些什么呢?我们要忙得有意义、有价值,我们要忙出属于我们的精彩。我们的忙不能永远是问号,而应是省略号和惊叹号。忙就要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
(上海一考生)
秘诀解读
本文的构思十分巧妙。作者分别用三个标点符号来阐释对“忙”的理解和认识,新颖独特,生动形象,令人拍案叫绝。同时,问号、省略号、惊叹号所蕴含的“忙”的意义也呈现递进式格局,逐层深入,步步加深,层次感很分明。大量排比句的使用,也使得文章颇有气势。结尾简洁有力,收束全篇。通观全文,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也有一定的深度。(www.xing528.com)
作者在阐述自己观点时,没有从“小我”的角度去抒写自己的“忙”,进而感慨现代生活的快节奏、需要舒展心灵之类的老生常谈,而是从科学的发展、艺术的发展、社会的发展都需要“忙”,从忙得有意义、有价值这个角度去立意,因而显得很有高度,文章的层次和品位也得到很大提升。
范例导引2
为世界的明天点灯
我喜欢中文的字正腔圆,抑扬顿挫,也喜欢英文的行云流水,潇洒自如;我喜欢阅读浩如烟海的中国名著,也喜欢品味别具特色的异域佳作;我喜欢与亲人促膝谈心,也喜欢与异国友人言语交流。
翻开世界地图,百余国名映入眼帘,让人刹那间眼花缭乱。美国、法国、日本、韩国……一个个国名让人想起那一种种不同的语言,也令人不由想到了沟通的问题。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语言的交流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若是语言不通,沟通上肯定会产生一定的困难。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语言绚丽多彩而富有深意。我们可以理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之美,也可以品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满纸梅香,可若是异国朋友,与我们隔着语言的沟渠,你如何带他漫步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世界?同样道理,如果我们不懂异族的语言,面对异域文化,我们如何领略其间的神秘和神韵?
沟通是语言的任务,语言为沟通而存在,为沟通服务。早在元代,马可·波罗游历中国,被神奇的东方文化所吸引,便决心留在中国,用笔记下古老的东方文化,最终留下了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可以想象,这位伟大的旅人是如何从不懂汉语到将汉语运用自如并不断挖掘汉语言文化内涵的。正是掌握了汉族语言,马可·波罗见到了一个真实的东方世界,了解了一个文明国度的真正内涵。
语言上的沟通开拓了我们的眼界,让我们在饱览本国文化之余,近距离地接触到了外国的文化。通过学习异国语言,我读懂了泰戈尔的“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我看懂了济慈的“躺在这里的人,他的名字写在水里”,我能与爱丽丝共同漫游仙境,也能目睹巴黎圣母院那一幕幕人间惨剧。打开互联网,我可以阅读国外新闻,了解另一个国家正发生着的大事,也可以进入聊天室,与异国朋友进行交流。
语言的理解带来了沟通的便利,同时,成功的沟通又让我们更深地了解了异族语言文化。语言与沟通带来了世界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并将让人类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携手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广东一考生)
秘诀解读
本文运用散文化的语言,营造了诗化的意境。目光敏锐,见解独到。古今中外,旁征博引,观点鲜明,说理透彻,有较高的思想性与说服力。
从文章立意角度看,如果仅仅围绕自己如何学习语言,进而方便地阅读和沟通的角度做文章,那么就会脱不出“我”的小圈子,因而影响到文章的深度和视野的广度。文章结尾从语言的沟通作用升华到“世界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人类相互理解携手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这样的高度,给人高屋建瓴,大气磅礴的感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