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说类写法:深入解析写作技巧,带来卓越成果。

解说类写法:深入解析写作技巧,带来卓越成果。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解说类写法技巧点拨“小作文”,是相对“大作文”而言的;是一种形式灵活、短小精悍、不求篇幅完整的片段化、微型化的写作训练方式,有人称之“微型作文”,或“片段作文”。由于它涉及的写作知识、写作能力和训练要求的综合性高,又要求写作整篇,因而俗称“大作文”。这一类主要考查考生写短小说明文的能力,要求考生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对事物作介绍。抓住事物特征,把握说明中心,这是写好解说类小作文的一个基本要求。

解说类写法:深入解析写作技巧,带来卓越成果。

解说类写法

技巧点拨

“小作文”,是相对“大作文”而言的;是一种形式灵活、短小精悍、不求篇幅完整的片段化、微型化的写作训练方式,有人称之“微型作文”,或“片段作文”。

传统的作文教学以文体为主线,强调学生作文能力的整体性、综合性和全程性,训练方式以“整篇”写作为主,在作文的时间、字数、文体、题材等方面都有较严格的限制。由于它涉及的写作知识、写作能力和训练要求的综合性高,又要求写作整篇,因而俗称“大作文”。

高考语文小作文始于1983年全国卷,此后,无论全国卷,还是上海卷,都呈现出不同要求、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字数的小作文试题,出现了一“大”一“小”作文考试格局,与“大作文”相映成趣,互补短长;进入新世纪,全国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走进“多元化”时代,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启动,单独命题的省市越来越多,单独的“小作文”考试形式偶有出现,更多的是小作文的“变体”,如许多省市卷中的“语言表达”考查题、上海卷中的“读写结合”题等,这种考查形式,形式上虽然没有列入“作文”的总分之内,实际上还是“小作文”的要求。

高考作文采取一“大”一“小”两篇作文的方式,起初得到了广大师生、专家及社会的认可,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将评分主观性强的作文分成两块,可由两个以上的阅卷人批阅评分,减少了主观评分的误差,给考生以相对公正的评价;二是小作文可以更集中测试考生某一方面写作技能的水平,同时避免一篇作文分值过于集中,“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好学生“败走麦城”的偶然性,为考生的公平竞争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

与大作文相比,小作文训练具有以下特点:

(1)篇幅短小。一般是片段化,不求结构完整,大多数小作文训练都没有明确的篇幅要求,写几句话、写片段、写短文均可,字数在几十个字到三四百字之间,个别小作文有特殊要求,如概括性的“摘要”、“电报稿”等,不得超过规定的字数限额。

(2)目标单一。小作文以教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技巧为目的,重点是训练学生掌握常用的表达方法,如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概括、分析、综合和评论等,每一篇小作文的写作都是一次单项训练。

(3)规定性强。高考语文考小作文主要是为了检测考生的单项能力,在内容、表达等方面大都有严格的限制和要求。小作文自由发挥的空间一般较小,大多内容属于规定性写作和塑造性写作。

(4)读写结合。现在,许多小作文与阅读的结合更直接、更紧密,写作题目和素材都由阅读文本的某些内容引申出来。这种读写结合的特点,在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同时,也实现了学生阅读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巩固,找到了读写结合的最佳切入点。

(5)辅助功能。小作文,是写作范畴中的“轻骑兵”,其训练内容与大作文写作内容是一致的,但在能力训练上,小作文一般先于大作文,小作文训练成了大作文写作的前期准备环节,为大作文写作打基础,在整个作文教学体系中处于辅助地位。

解说,即解释、说明,主要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向人们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使读者增长知识。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应用广泛,实用性强。这一类主要考查考生写短小说明文的能力,要求考生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对事物作介绍。具体包括:①介绍说明漫画的画面内容。如高考语文(全国卷)中,1983年的小作文题要求为漫画《这下面没有水》写一段说明性文字,向没有看过这幅画的人介绍画面内容;1996年的小作文题要求介绍《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的内容。②介绍日常实用物品。如:199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小作文题要求写一段关于圆规的功能、构造和使用方法的说明性文字;2005年高考语文(重庆卷)的小作文题要求以“筷子”为对象写一篇说明文。③介绍一处场所或一种建筑。如1994年高考语文(上海卷)的小作文题要求介绍一家街头(或乡间)小店。④介绍一部影视作品。如1997年高考语文(上海卷)的小作文题要求考生推荐一部电影电视剧戏剧作品)。⑤介绍时令特征。如1996年高考语文(上海卷)的小作文题要求考生从三个方面介绍初夏的时令特征。

写作解说类小作文,应注意如下四点:

第一,抓住事物特征,把握说明中心。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征,它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写作时只有抓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把被说明事物准确清晰地介绍给读者,让人们对事物有确切的了解。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写作,也就是抓住了说明的中心。抓住事物特征,把握说明中心,这是写好解说类小作文的一个基本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对事物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分析、比较、研究,做到真正熟悉被说明的事物,并且掌握这一事物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说明事物。

第二,针对具体情况,选好说明角度。例如,写关于落花生的说明文,如果读者对象是农民,目的又是为了向农民传授栽培落花生的技术,那么,就要根据落花生的生长规律,从如何栽培才能夺高产的角度去说明,重点说明怎样选种、选地、播种、施肥、管理等。如果对象是厨师或食品加工厂的工人,目的又是为了介绍如何加工食用落花生,那么就应侧重说明花生仁的营养价值以及如何加工、配料才能使花生仁更加可口等等。

第三,讲究结构安排,做到条理分明。文章的条理性是客观事物、事理本身特点、规律在文章结构上的反映。说明文解说事物、阐述事理就要按这些关系来安排说明次序,使之层次清楚、主次分明。如并列关系的事物,要注意方位顺序,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近到远等等。

第四,注意语言艺术,提高说明效果。解说类小作文语言的特点是朴素平实,且常使用专门术语,容易给人枯燥乏味的感觉。为了提高说明的效果,必须在语言上下一番工夫。说明文的语言不在于堆砌华丽的辞藻,而在于用语确切、精当、通俗、风趣。

范例导引1

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写一段关于圆规的功能、构造和使用方法的说明性文字。200字左右。(原题详见199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

示例:

圆  规

我叫圆规。顾名思义,是画图用的工具。别看我的脑袋和上身短小丑陋,却长着开合自如旋转灵巧的笔直修长的两腿。下端就像踩高跷的演员,一脚“扎”着针尖,一脚“绑”着铅笔芯。用我时,只要以所绘圆半径的长度调整好我两脚的距离,把针尖的一脚插在圆心位置,旋转上身,使装有铅笔芯的一脚绕针尖在图纸上转动360度,纸上就留下一个标准的圆。

我还有两个附件。如果画的圆需要清楚明显,可把铅笔芯换成墨线脚;如果需要画较大的圆,可把针尖脚换上延伸杆。

伴君苦读,愿君知我。

秘诀解读

作者采用了生动的说明方法,将圆规拟人化。以圆规自述的口吻,依次介绍了它的外形特征、机关部件以及使用方法等。说明清楚,生动有趣;想象具体,形象感人。(www.xing528.com)

范例导引2

介绍一家街头(或乡间)小店,写一篇200字以内的说明性短文。(1994年高考语文上海卷)

示例:

陆记馄饨

这是一家极小的店,小到只能称其为铺子。它位于这个江南古镇的青石板路的尽头。粉墙黛瓦,不出江南古镇的格局。没有招牌,却迎风有一幌子,上书“陆记馄饨”,古风犹存。门上糊一对联:“窗纳春夏秋冬景,门迎东南西北财。”好口彩!步入店堂,窗明几净,人声鼎沸,于醒目处挂一价目表,价格公道。原来这儿虽以馄饨为主,却也有酒菜之类可以小酌。方桌,条凳,粗木筷子,粗瓷大碗,尽量调和着这古镇的气氛,使你不禁被古风所吸引,进去饱餐一顿。

秘诀解读

作者围绕说明对象“店”,突出一个“小”字,介绍了它的方位、地点及周边环境,尤其是“小店”独特的风格,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明了。

范例导引3

初夏时节,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时令特征。请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1996年高考语文上海卷)

示例:

初夏的时令特征

初夏,还能看到春天的背影,而街上已被五色的彩裙所点缀。青春的女孩,活泼的短裙,像一首轻快的舞曲;端庄的少妇,飘逸的长裙,使城市多了一道温柔的风景

初夏也是雨的季节。六月的天气像个调皮的孩子,时而愁容满面,哭得整日雨水淋淋,时而喜笑颜开,把阳光播撒一地。勤劳的家庭主妇们都拿它毫无办法,只盼着它能给个风和日丽的晒洗日。

初夏,时令水果成了集市的亮点。绿油油的西瓜、黄澄澄的枇杷,红彤彤的李子,都争先恐后地从各地赶来了,光是它们艳丽光亮的色泽就足以让人垂涎,让人心动。

秘诀解读

本文采用比拟的手法,形象生动地介绍了初夏的生机勃勃、阴晴多变、瓜果遍地的时令特征,令人赏心悦目。

范例导引4

简要说明下图漫画的寓意,并为它拟定一个标题。要求:寓意的字数在15至30之间;标题不超过4个字,标题与寓意之间具有相关性。(2006年高考语文重庆卷)

(1)寓意:(3分)

(2)标题:(2分)

参考答案:

(1)寓意:表面上齐心协力,实际上另有目的。

(2)标题:貌合神离。

秘诀解读

图文转换题考查学生的想象、分析、概括等语言综合能力,它包括表格、漫画等形式。考生看漫画一定要仔细观察画面上的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适当补充连缀,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图中前三人在齐心协力地向前划舟,后一个人,从动作、姿势、神态看,都貌似与前三人“团结奋斗”,但仔细观察他的划船工具,原来不是船桨,是捞鱼的网。表面上在“团结奋斗”,实际上是谋取私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