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评论法
技巧点拨
对于本身不具有明确倾向的材料,审题立意时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言之成理即可。如有这样一则材料:以故事“高山流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故事内容:伯牙子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泰山。”少顷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钟子期因为听懂了俞伯牙的琴音而成为他的知音。钟子期死后俞伯牙摔破琴扯断弦终身不再弹琴,因为他认为,钟子期死后,“世无足为鼓琴者”。因而以“高山流水”为例,可以得出“知音可贵”的观点。但是对材料进行一下反思,“伯牙这样做对吗?”,就能得出新的观点:“破琴绝弦不足取”、“莫愁前路无知己”;再深一步想:“提升自我素质,让人才不再孤独”;甚至还能得出“为事业而活,不为知己而活”的独特观点。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材料将褒贬、爱憎的感情或明或暗地体现出来,这就是材料的是非倾向性,对此不可视而不见。辨明材料中的倾向性,可以判断自己提炼的观点是否正确。如以下这则材料: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现在人们面前时,无数的好事之徒趋之若鹜。他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的圈套,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设计能获得普遍的赞赏。这则材料的倾向性非常明显。材料称想接上断臂的人为“好事之徒”,称他们的行为是“趋之若鹜”。这足以将褒贬之情溢于言表,也就是说材料中对接臂的做法持否定态度。由此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要有独特的美(从维纳斯的角度);要顺其自然,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从批评好事者的角度)。显而易见,如不顾材料的倾向性而提炼出“攻关莫怕难”、“只要坚持就能成功”的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
范例导引
境界决定宽度
只要人好了,世界就完整了。一个人的世界有多宽是由他的人生境界所决定的。有人将人生境界分为四层,最低层是自然境界,再高一层是功利境界,更高的两层分别为道德境界和宇宙境界。
自然境界,顾名思义是人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功利境界即是自我意识,就是有了私欲。道德境界是人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社会,并承担一份责任,贡献一份力量所达到的。宇宙境界有点类似道家的“物我合一”境界。
作为一名中学生,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是首要的任务。道德境界能把人生宽度拓展到整个社会。换言之就是关注周遭的人,世界的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能成为狭隘的人,只能停留在功利境界,只能囿于眼前的一亩三分田,不能拓宽自己的眼界和心胸。(www.xing528.com)
提到为社会献身,革命烈士的身影就在脑海中浮现,殷夫的《别了,哥哥》又回响在我耳畔。他们就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他们心中没有自己,只有社会的责任,国家的兴衰;他们的志向里也没有自己,只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决心。关于伟人列宁也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一次列宁经过狭窄的楼梯,正欲下楼。此时一位端脸盆的女工走来,列宁紧挨墙壁侧身让女工先走。这是一桩小事,却反映了一代伟人的精神境界。对他而言,人是平等的,应该谦让互助。他不仅感知自己所处社会,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所以他在那几秒之内决定要谦让周遭的人。
总之,人的境界决定人生的宽度,决定了心中的志向所系。如果说,达到道德境界是正在致力的事,那么,再提高一个境界就须有意培养。
要成为更好的人,看到更完整的世界,即达到宇宙境界是一点一滴的事业,一分一秒的念头慢慢积累而成的。尼采说:“人生是一根系在人与兽之间的钢绳,往前走是危险的,停留是危险的,朝后看亦是危险的。生命的价值在于它不是结果而是一个过程。”不错,人生是一个过程,这中间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才是真意。因此我们要明白自己要什么,在追逐什么。不是金钱,不是物质,不是名誉,更不是死亡。我们应当追求的是人生境界!从自然中悟道,从人生中寻求满足,从生活中欣赏美,万物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亦乐乎?不亦广乎?
境界决定宽度。碌碌无为的人连自己也看不到,自私自利的人只看到自己,道德高尚的人看到整个人类社会,哲人圣人看到的是整个宇宙。
(佚 名)
秘诀解读
作文题:这个故事是一个牧师满含感情的一段布道辞的大致内容,故事很简单,却很值得人思考。礼拜六上午,一位牧师正在苦思明天的布道辞,妻子出去购物,淘气的儿子在旁边搅得他心烦意乱。他实在不知该如何让儿子安静下来,忽然看见身旁的一本杂志,灵机一动,扯下了封面,这是一张背面是人像的世界地图。他把它撕成了很多块,然后交给淘气的儿子,让他到一边把已成碎片的世界重新拼接好,允诺如果拼好了就给他一美元。父亲以为这件事足够儿子忙乎一阵子了,可是才不过十分钟,就响起了敲门声。儿子站在书房门口,手里拿着的正是他从碎片中拼起来的世界地图!父亲惊异于孩子的速度,问他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儿子很是得意:“我先按人像来拼碎片;然后翻过来就是地图了。只要‘人’好了,‘世界’也就完整了。”父亲心中一动,把一美元给了孩子,说:“儿子,感谢你的提醒,你使我想好了明天的布道辞:只要人好了,世界也就完整了。”结合上述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这篇作文在审题上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思考,首先不受材料中其他信息的干扰,抓住了材料中最关键的部分,即材料中的最后一句话“只要人好了,世界也就完整了”,进而对这句话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对于“人好了”和“世界完整了”进行了充分的阐释,见解独到,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