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鉴别法
技巧点拨
比较鉴别,就是将同一事物不同阶段,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事物或不同事物的有关方面拿来,通过仔细看、认真审查,进行相对比较,辨别异同、高下、真假、优劣,使人产生鲜明印象,是一种识别事物的方法。这种方法可运用于任何一种文体。
比较鉴别,至少涉及两种事物、现象、知识等,既有双重性,又有客观性,与说明文的本质特点最为吻合,因而在说明文中运用最为广泛。说明某个事物或知识时,再选取一个或几个与之相关的事物或知识,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可以突出被说明的事物或知识,加深对事物或知识的认识和印象。
运用比较鉴别法要注意三点:一是作比较的事物要同被说明的事物之间有相同点或相似点,无论同类或异类事物相比较,都要选好比较对象,比如同类的太阳与恒星比较,异类的飞机与麻雀相比(飞行之点相似),毫不相干的事物比较就毫无意义;二是比较对象选好了,还要有一定的比较范围,如可以在湖泊和陆地面积上相比,因为它们在一定范围内,但不能让湖泊的形态与陆地的面积相比,因为“形态”和“面积”是两个不同概念,硬扯到一起比,是不能达到说明的目的的;三是要选用那些人们都熟悉的事物作比较,这样,读者既易于理解被说明的事物,又易于接受。
范例导引(www.xing528.com)
记得在小学里读书的时候,班上有一位“能文”的大师兄,在一篇作文的开头写下这么两句:“鹦鹉能言,不离于禽;猩猩能言,不离于兽。”我们看了都非常佩服。后来知道这两句是有来历的,只是字句有些出入。又过了若干年,才知道这两句话都有问题。鹦鹉能学人说话,可只是作为现成的公式来说,不会加以变化(所以我们管人云亦云的说话叫“鹦鹉学舌”)。只有人们的说话是从具体情况(包括外界情况和本人意图)出发,情况一变,话也跟着一变。至于猩猩,根据西方学者拿黑猩猩做实验的结果,它们能学会极其有限的一点符号语言,可是学不会把它变成有声语言。人类语言之所以能够“随机应变”,在于一方面能够把语音分析成若干音素(当然是不自觉地),又把这些音素组合成音节,再把音节连缀起来,——音素数目有限,各种语言一般都只有几十个音素,可是组成音节就可以成百上千,再组成双音节、三音节,就能有几十万、几百万。另一方面,人们又能分析外界事物及其变化,形成无数的“意念”,一一配以语音,然后综合运用,表达各种复杂的意思。一句话,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这是任何其他动物办不到的。 (吕叔湘)
秘诀解读
这段文字运用了异类比较的方法。先摆出三种不同的比较对象:鹦鹉、猩猩、人,具体说明了三者不同的语言特点:鹦鹉说话是“学人”的,说的话是“现成的公式”,“不会加以变化”;猩猩“能学会极其有限的一点符号语言”,“学不会把它变成有声语言”;可是人能“从具体情况出发”,“情况一变,话也跟着一变”。这样,通过比较鉴别,说明只有人类有真正的语言,突出了人类语言的显著优势和本质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