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描述法
技巧点拨
心理描述法是人物描写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就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心理活动、内心世界的直接描述。人物的心理活动,包括人物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欲念、愿望、性格等一切心理现象和心理能力。描写人物的神态描述、动作描述、语言描述等方法,虽然都能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内心世界,但都比不上心理描述这么直截了当、畅快淋漓。所以,心理描述在人物刻画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心理描述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心理剖析。这种方法是作者充当“无所不知的叙述者”,由作者直接描写和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在具体描述上,一般是用“他想……”、“他觉得……”、“他暗自决定……”等句式展开。比如,司汤达的《红与黑》中,这样描述德·瑞那夫人对于男主人公于连的爱:“对于她来说,她不能不看他,看他又不能不脸红,一直红到眼角。假如有一分钟不看他,这一分钟她便没有了生命。她觉得自己在战栗,并且觉得越努力要掩饰她的狼狈,反而越觉得增加了她的战栗。于连仅仅抬起眼睛来看了她一次。起初,德·瑞那夫人很钦佩他如此谨慎;后来看见这唯一的凝视不再来了,她心里又感到辛酸了。”这段心理描述就是作者客观地以第三人称的身份来直接展示德·瑞那夫人此时此刻复杂细腻的思想和情感。
内心独白。它不同于独白,独白是指人物的自言自语,属于人物语言表达的一种形式;而内心独白是以话语的形式来揭示人物内心深处没有说出来的话语,揭示的是人物内心的隐秘活动。比如,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第二十九章中,对于安娜有一段心理描写:
(安娜)看见两个男孩拦住一个冰激凌小贩……“我们都愿意要甘美可口的东西。如果没有糖果,那么就要不干净的冰激凌!吉蒂也一样,得不到渥伦斯基,就要列文。而她嫉妒我,仇视我。我们都是互相仇视的。吉蒂恨我,我恨吉蒂!这倒是事实。……”她想着忽然笑起来,但是马上又回想起来她现在没有可以谈笑的人了。“况且,又没有什么有趣的赏心乐事。一切都是可恨的。晚祷钟声响了,那个商人多么虔诚地画着十字,好像唯恐失掉什么似的!这些教堂,这些钟声,这些欺诈,都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无非是用来掩饰我们彼此之间的仇视……”
上述语段中引号内的文字,都是安娜的内心独白。它表现出安娜在遭到渥伦斯基的遗弃、吉蒂的轻蔑及上流社会的压力后极度的怨愤和绝望,她在精神恍惚中把冰激凌、理发师、吉蒂、晚祷的钟声、画十字的商人等毫不相干的事情联想在一起,又归结为人们之间的相互仇恨和虚伪。作者就用这种内心独白的方法,形象地表现出安娜自杀之前的心态。
通过幻觉、梦境、意识流等特殊形式的描写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中,通过小女孩先后五次擦亮火柴后出现的美丽幻境,表现了她对温饱的渴求、对亲情的渴望。
范例导引
最后一次爱你
这是发生在一对小夫妻身上的一个真实而悲凉的爱情故事。
他原本是一家油漆店的小老板,与妻子结婚三年了,有一个可爱的女儿,日子过得很幸福。
没想到,在一次意外中他的油漆店着火了。顷刻之间,店内价值10万元的油漆和近万元的现金化为灰烬。当他和妻子挣扎着从火海中跑出来后,均已被严重烧伤。所幸的是,他们一岁多的女儿在油漆店着火前被邻居抱去玩了,无意中躲过了一劫。他全身烧伤面积达90%,只有两只脚上的皮肤是完好的。妻子全身烧伤面积也达60%。
躺在医院烧伤科的病房里,他心如刀绞。住院才5天,就花去了近6万元。而这些钱,都是家人向亲戚朋友借遍了,才筹到的。尽管社会上一些知情的好心人也多少不等地捐了一些钱,可这与夫妇俩治疗烧伤所需要的几十万元相比,无异于杯水车薪。
他的家在农村,家里最值钱的那个小店已被大火吞没了。而他治疗需要的金额实在太大了,是任何一个农村家庭都难以承受的。(www.xing528.com)
他意识到,是该自己做出抉择的时候了,与其两个人一起死,不如集中钱款救一个。他想,女儿还小,不能没有妈妈……
于是,他开始请求医生,停止对他用药,让他回家,而且事情的真相不能让他的妻子知道。家人在一次次地努力筹钱失败后,不得不含泪答应了,医生也流下了无奈的眼泪。
就这样,年轻的他突然要面对死亡,要永远离开他深爱的妻子和女儿!他感到于心不忍,但又毫无办法!他觉得自己被烧伤的不是肌肤,而是心脏,但他又为用这样的方式换回妻子的生命而感到欣慰,毕竟这是自己唯一能为她做的事情啊!
临走之前,他向家人和医院提了最后一个要求,再见自己心爱的妻子一面,再触摸她一下,就一下。
重度烧伤的他躺在担架上,颤抖着,伸出手……那只烧伤的手,仿佛穿越了几个世纪,终于放到妻子同样伤痛的腿上。咫尺天涯,这感人而揪心的一幕,让在场的人不忍看下去。
在他事先的精心安排下,妻子以为他只是需要转院治疗,而这只是一个短暂的分别。尽管如此,她还是止不住地失声痛哭起来,在场的人全都掩面而泣。只有他异常平静地安慰妻子:“不要哭,我会好的,你也会好的,我们都好了,再去开店,过日子……”
他的哭泣是在离开医院回家的那一刻开始的,一路上,泪水就着血水,浸湿了整个枕头。
四天后,他匆匆而去,年仅28岁。
他的妻子目前正在医院接受治疗,她现在仍然不知道丈夫已经去世,而以为他“正在好转之中”,她仍然期待着与他重新开始新生活的那一天。
(徐连祥)
秘诀解读
这是发生在一对小夫妻身上的一个真实而凄美的爱情故事。大难来时,一个贫寒的家庭里一对卑微的小人物向人们展示了一场悲壮而深沉的生死爱情。对他们而言,在那严峻的时刻,爱已不再意味着浪漫的鲜花和美酒,而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对于所深爱的家人的责任。男人最后用放弃生命的方式完成对家庭的最后一次挽救,履行了自己对爱的责任。年轻的他虽然走了,但他救起了“爱”。
尤其感人的是文中关于丈夫的两段心理描写。“他意识到,是该自己做出抉择的时候了,与其两个人一起死,不如集中钱款救一个。他想,女儿还小,不能没有妈妈……”这短短的几句话,对于他来说,却是意味着生命的放弃,意味着用生命承担起父亲、丈夫的责任!“他觉得自己被烧伤的不是肌肤,而是心脏,但他又为用这样的方式换回妻子的生命而感到欣慰,毕竟这是自己唯一能为她做的事情啊!”这段心理描述则是饱含着血与泪的爱的诉说,直接表达了他对妻子的真挚感情,也正是这份真挚的感情使得他做出这样的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