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使用动作描述优化工作效率

使用动作描述优化工作效率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动作描述法技巧点拨动作描述法是人物描写的一种基本方法。黑格尔在《美学》中的这段话,强调了动作描述对于描写人物的重要性。从这段动作描述可以看出,觉新虽然悲痛难忍,但到底无能为力。为此,成功的动作描述,不仅要写出人物有什么样的行动,而且还要写出他是怎样完成这个动作的。可以说,正是由于文中传神的动作描述,使父亲关心儿子的形象栩栩如生,

使用动作描述优化工作效率

动作描述法

技巧点拨

动作描述法是人物描写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就是通过人物具有典型意义的具体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文学作品中成功的动作描述,可以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充分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更富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也就更富有文学感染力。

“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最深刻的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能见诸现实。”黑格尔在《美学》中的这段话,强调了动作描述对于描写人物的重要性。比如,巴金在《家》第三十七章中,有这样一段动作描述:“觉新知道大祸临头了,他不敢多想。他又把拳头拼命地在门上擂,擂得门发出更大的响声,但是这也没有用,没有人理他。他嘶声叫着‘珏’,又叫‘放我进来’,然而两扇油漆脱落的木板门冷酷地遮住房里的一切。它们拦住他,一点也不肯退让……愤怒和悲哀混合在一起,紧紧地抓住了他。他更厉害地捶着门。然而两扇小门如今也好像有了千斤的重量……他绝望了。他突然跪倒在门前。他伤心地哭着。这个时候他不是在哭她,他是在哭自己。”从这段动作描述可以看出,觉新虽然悲痛难忍,但到底无能为力。他那擂门、嘶叫、捶门到最后跪倒而痛哭的动作,表现了在旧的封建礼教和新的“作揖哲学”的愚弄下,觉新懦弱可怜的性格特征。

恩格斯在写给斐迪南·拉萨尔的信中曾经说过:“我觉得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做。”这个“做什么”和“怎么做”,就包括了人物动作描写的全部内容。为此,成功的动作描述,不仅要写出人物有什么样的行动,而且还要写出他是怎样完成这个动作的。比如,在小说《药》中,鲁迅先生就不仅写了华老栓买“药”、康大叔卖“药”,而且分别写了他们是怎样买药、卖药的,从而有力地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接过华大妈交给他的洋钱时,华老栓的动作是“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见到康大叔手中的“药”时,华老栓的动作是“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简洁的动作描述生动地勾勒出了一个谨慎、懦弱、善良的贫苦老人的形象。与此同时,刽子手康大叔卖药的动作则是“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当老栓踌躇不决时,康大叔的动作是“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这些富有个性的动作描述,准确地表现出康大叔这个刽子手拿钱、数钱的熟练及粗野蛮横、不耐烦的性情,从而反映出他凶残、贪婪的嘴脸与灵魂。

范例导引

背  影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www.xing528.com)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真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拍拍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朱自清

秘诀解读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广为传诵的名篇,其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父亲那蹒跚的“背影”。尽管只有短短的几句话,却写出了父亲为了买橘子而爬上爬下的艰难,充分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和爱护,也寄寓了作者对于父亲深沉的思念。可以说,正是由于文中传神的动作描述,使父亲关心儿子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仔细研读这段动作描述的文字,就可以感受到作者笔下,父亲那富有个性化的具体动作,同时,把这些动作再细化为几个小动作进行具体描述,从而使得人物的动作令人久久难忘。比如,作者把父亲爬月台的动作描述为“两手攀着”、“两脚向上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就是把一个动作分解成三个部分来描述,使父亲的动作行为如同连续的电影画面一样呈现在读者眼前,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