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历史上著名的陈桥黄袍加身”事件:赵普的预谋

历史上著名的陈桥黄袍加身”事件:赵普的预谋

时间:2023-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赵普为进一步激励将士,又故意说如今外寇压境,应首先杀敌,拥立之事待凯旋归来后再议,诸将士又齐声说不可。并不由分说便把象征皇位的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大家跪在地上叩拜,山呼万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可见,赵普在兵变事件中主谋的作用,是其他将领难以替代的。这是军事政变阴谋的继续。

历史上著名的陈桥黄袍加身”事件:赵普的预谋

一、黄袍加身的预谋者

赵普读书不多,年轻时与赵匡胤交游,彼此引为知己。后被聘为后周的永兴军节度使刘词的幕僚,受到刘词的赏识。刘词去世时,遍表向朝廷推荐了赵普。不久,赵普又成为赵匡胤幕府中的重要人物。显德三年(956),周世宗柴荣亲征淮南滁州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大军过淮水后,周世宗命令禁军统帅殿前都虞侯赵匡胤率部强攻,袭破清流关(今安徽滁县西北),占领滁州(今安徽滁州市)。宰相范质根据刘词的推荐,奏请任命赵普为滁州军事判官,就这样赵普在滁州与赵匡胤相处了一段时间,越普的才智受到赵匡胤的赏识。当时捕获盗匪百余人,当斩首盗案中,赵普怀疑其中有无辜的,就细心核查,又请赵匡胤亲自审讯,不少人因而得以免去死罪。由此,赵匡胤更加重视赵普的才能。

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在滁州患病时正值赵匡胤出征,赵普早晚奉侍汤药,尽心照料,弘殷因此以同宗看待他。平淮南后,赵匡胤的父亲领同州节度使时召赵普为推官;赵匡胤移镇宋州时又任赵普为掌书记,赵普已成为赵匡胤幕府中的中坚人物。屡建战功的赵匡胤,更加得到周世宗的信任和器重,显德六年(959),被提升为殿前都点检,这个职务是总领禁军及统帅出征诸军的最高指挥官,是军队的最高的权力机构,担负着重要的军务和责任。显德六年(959)六月,周世宗柴荣去世,其儿子、年仅七岁的宗训即位,也就是龚帝。

即使有顾命大臣的辅佐,但主弱君轻之势已成现实,此种形势给掌握有禁军大权的赵匡胤无疑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一个拥立赵匡胤做皇帝的行动正在密锣紧鼓地筹备着,显德七年(960)正月初一,朝廷得到契丹勾结北汉大举进犯中原的消息。宰相范质、王溥未察虚实,决定派赵匡胤带军征讨。

正月初三赵匡胤整军出发,当晚宿营在开封东北的陈桥驿。驻扎之后,军中将士开始议论纷纷,军心思变,当一些将士簇拥着赵匡胤弟弟赵光义和赵普要求立赵匡胤为帝时,老谋深算的赵匡胤还想试一试军中拥立他当皇帝的呼声到底有多高,于是他就厉声说自己忠于皇帝,如果知道你们谋逆,不会宽恕你们,然而众将士的表态十分坚决。赵普为进一步激励将士,又故意说如今外寇压境,应首先杀敌,拥立之事待凯旋归来后再议,诸将士又齐声说不可。

赵普见已水到渠成,便对诸将说出自己的真心话:“兴王易姓,虽云天命,实系人心。”于是赵普开始进行一番周密而紧张的布置:一方面提出要求约束将士,不许掠劫,保证都城人心稳定,使各方面不发生骚动;另一方面派遣军使飞驰入京,密告赵匡胤亲信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殿前都虞侯王审琦准备内应;又命令陈桥夜宿的将士全副武装,时刻待命。(www.xing528.com)

第二天黎明,拥立之声震荡原野,赵匡胤在酒醉酣睡中猛醒。赵普、赵光义已带领武装将领破门而入,对赵匡胤说诸将无主,愿立殿前都点检为天子。并不由分说便把象征皇位的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大家跪在地上叩拜,山呼万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军队返回京城后,后周在朝百官,见大势已去,无可奈何便承认了现实,以宰相王溥、范质为首的百官降阶跪拜降服。赵匡胤就这样成了宋朝的开国皇帝,而直接参与策划指挥这一兵变的赵普也理所当然成了开国元勋。赵匡胤取代后周后,改国号为宋,即为宋太祖,建都汴梁(今河南开封),改元建隆。

在陈桥兵变中赵普起着一个智囊的特殊作用,《宋史》虽然对此略而不记,但旧史也零星地透露一些蛛丝马迹:赵普与赵匡义都是此一事件的酝酿者,然而他们却守口如瓶,兵变之际,他们枕戈待旦,做了充分的军事准备,将士们时刻应招,竭力拥立,倡言是为了富贵,煽动并统一思想和行动的必有其人,可是人人心照不宣。当时大将石守信担任留守京师的殿前都指挥使,都虞候王审琦为侍卫亲军的高级军官,他们都一致赞同拥立,如果说他们没有一点忠于后周小皇帝思想,简直不可思议。所有这些情况都不言而喻地说明赵普应该是主谋之一。他做了赵匡胤及其上层官员想说而不便说,想做而不便做的话和事,事先由与赵匡胤很早就联宗的赵普秘密地去说去做,所以事先秘而不宣便可一举成功。如果不是赵普出谋,而靠舞刀弄枪、迷信武力的将领,包括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甚至赵匡义等都是计虑难周的。可见,赵普在兵变事件中主谋的作用,是其他将领难以替代的。

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石守信、高怀德等一大批拥戴者都得到晋升,而有大功的赵普只得了个右谏议大夫兼充枢密直学士的一般官职。这是军事政变阴谋的继续。无论赵匡胤或赵普心里都很清楚,为了保持朝中和社会的稳定,后周的原班人马不能动,他们虽然没有尽力拥戴,但既成事实之后又没有反对,这样不至于消弱刚建立的国家机器;至于赵普,不封官或封以高官都等于自我暴露,所以如此封赵普可以说是恰如其分,君臣二人对封官问题都有很清楚的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