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风最初产生于西周,汉代开始普及,大都比较实用,多用来作临时隔断,或作遮蔽之用。到了明清时期,屏风不仅是实用家具,更是室内必不可少的装饰品。屏风主要有带座屏风、曲屏风、插屏和挂屏几种形式。带座屏风,又叫硬屏风,因屏风之脚插入底座而得名,扇数多为单数,以一、三、五居多,中间一扇较大,两厢扇数对称,扇间用走马销相衔,边饰站牙,顶置屏帽。独扇的带座屏风,往往是大木雕屏风,木雕艺人习惯称它为“落地屏风”,传统上往往都是双面透空雕,很少只有雕一面的。
吐鲁番墓室壁画花鸟屏风曲屏风是一种可折叠的屏风,也叫软屏风。它与硬屏风不同的是不用底座,且都由双数组成。最少两扇或四扇,最多可达数十扇。有以硬木做框的,也有木框包锦的,包锦木框木质都较轻;屏心也和带座屏风不同,通常用帛地或纸地刺绣或彩画各种山水、花卉、人物、鸟兽等。一般说来,带座屏风较重,曲屏风较轻。在陈设上,带座屏风多陈设在居室正中的主要位置,而且相对固定。曲屏风则不然,在宫廷中,这种屏风多设在各宫正殿明间,屏前设宝座、条案、香筒、宫扇等物。这样借后面的屏风挡住人们的视线,更突出了屏风前的陈设,造成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
插屏一般都是独扇,形体有大有小,差异很大。大者高3米有余,小者只有20厘米,大者多设在室内当门之处,根据房间和门户的大小,来确定插屏的高度。插屏和多扇座屏的作用相差不多,主要是用来挡风和遮蔽,在室内又有装饰作用。(www.xing528.com)
清初出现挂屏,多代替画轴在墙壁上悬挂。它一般成对或成套使用,如四扇一组称四扇屏,八扇一组称八扇屏,也有中间挂一中堂,两边各挂一扇对联的。这种陈设形式,雍正、乾隆两朝更是风行一时,在宫廷中皇帝和后妃们的寝宫内,几乎处处可见。明代以前,屏风多趋于实用,主要用于遮蔽和作临时隔断,大多是接地而设,而挂屏则已脱离实用家具的范畴,成为纯粹的装饰品和陈设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