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说,从黄帝尧舜到夏商西周时期的统治者都穿着一种上衣下裳的服装。衣食住行秦始皇深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以黑色为尊贵之色,并进一步规范礼服制度。唐代至明代最具时代特色的礼服是常服,它是内有夹层的圆(盘)领连体长衣。此制被后来的清朝所沿用,称为“补服”。
中国古代的服饰与礼制紧密结合,如祭祀着祭服、朝会着朝服、公务着公服、居丧着凶服等,服饰从质料、色彩、花纹、款式无不为礼制所规范,被赋予天道伦理和身份地位的诸多涵义,成为封建政治的图解和符号。
传说,从黄帝尧舜到夏商西周时期的统治者都穿着一种上衣下裳的服装。《后汉书·舆服志》:“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巛。乾巛有文,故上衣玄,下裳黄。”这种服装的样式和颜色是出于对天地的崇拜而产生的,故此,冠冕衣裳作为祭服之制沿用了两千多年。
衣食住行秦始皇深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以黑色为尊贵之色,并进一步规范礼服制度。两汉四百年间,袍服一直被当作礼服。袍服的领子以袒领为主,大多裁成鸡心式,并以大袖为多,领、袖都饰有花边。唐代至明代最具时代特色的礼服是常服,它是内有夹层的圆(盘)领连体长衣。此服皇帝与官员均可穿着,前者着黄色,后者以绯、紫、绿色等区别等级。而明代对常服最大的改进是洪武二十五年(1392)以后,朝廷要求文武官员袍服的胸前和后背各缀一方形补子,文官用飞禽,武官用走兽,以示区别,“衣冠禽兽”之称由此得来。此制被后来的清朝所沿用,称为“补服”。(www.xing528.com)
明万历孝靖皇后凤冠到了清朝,礼服制度在保留满洲习俗礼仪的同时,吸收了汉族服饰中的一些特点,但彻底废弃了冠冕衣裳为祭祀之服,以及通天冠、绛纱袍服的传统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