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臣薪尝胆”这个成语,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那位春秋时期不忘亡国之恨、立志雪耻的越国君主勾践。
卧薪尝胆之事
故事的经过是这样的:越国的国君勾践在与吴国的战争中一败涂地,只好向吴国称臣。同时越王勾践还在吴宫做了三年吴王夫差的奴隶,过着屈辱的生活。因此从称臣的那一刻起,勾践就立下誓言,总有一天要灭掉吴国,要雪亡国为奴的耻辱。三年的耻辱生活终于结束了,勾践得到赦免回到越国。为了让自己时时记得亡国之恨,他便在屋子的梁椽上吊了一个苦胆,每当他出入经过苦胆时,一定要尝尝苦胆,甚至在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下。不但如此,他还以柴木为床,不睡被褥,目的是让那些尖硬的木柴提醒自己曾经为奴的耻辱生活,自己是一个身怀家国大根的人,必须励精图志,图谋复仇。十年的积聚,十年的筹划,终于使越国强大起来,最后一举击败了曾威武一时的吴国。
这个故事是人们熟知并被广泛传诵的。但在历史上,勾践是否真的曾“卧薪”、“尝胆”呢?
卧薪尝胆之人(www.xing528.com)
有人认为“卧薪尝胆”者不仅不是勾践,而且可能是勾践的死对头——吴王夫差。南宋的吕祖廉在《左氏传说》中就提到过吴王夫差在胜利之后不骄傲而卧薪尝胆的故事。此外,明朝的张溥和一些后代的学者在他们各自的著作中都将“卧薪尝胆”的主角认为是吴王夫差。
这种说法,当然也没有什么可靠的依据。但有关勾践卧薪尝胆的史料记载却也是很少的。在最具权威的《左传》和《国语》中,都曾提及吴、越两国相争甚至还有越王勾践的故事,但却偏偏不见流传千古的“卧薪尝胆”的典故。司马迁的《史记》可以说是最为权威的史书,涵盖非常广,司马迁在写春秋时期那段充满战争烟云的历史时,一定会翻阅所有史料,并且记载翔实,还原历史。然而,他在《越王勾践世家》中记载的勾践“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的事迹,却多来源于民间传说。因为他没有在《左传》和《国语》中看到勾践卧薪尝胆的只言片语。而且,《史记》中也只是说勾践曾“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并没有提及他“卧薪”之事。所以,汉代仍没有勾践“卧薪尝胆”的可靠记载。只是到了明朝末年,传奇剧《浣纱记》《梁辰鱼》中戏剧化地演义了这件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才被广泛传播开来。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也以此说为本记载入书,终于使这个故事广泛传播到现在。
卧薪尝胆之文
但是,遍搜古书之后人们发现,最早将“卧薪”和“尝胆”两个词连成一个成语的是北宋的苏轼,而且他只是在闲时做的文章中突发奇想地将“卧薪”与“尝胆”连在一起。他写了《拟孙权答曹操书》一文,假想三国时孙权在三国鼎立时曾卧薪尝胆。但是,苏轼虽然只是假想,这件事也必有出处,否则他怎能在一个虚构的故事中那么巧妙地将两个故事连在一起?但故事究竟源于何处?“卧薪”者是谁?“尝胆”者又是谁?很难从他的文章中看到本来面目。看来,想要揭开这个谜,还有待于新史料的发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