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探索
在今西安东20千米处有一座山势高耸,青翠秀丽的山峰,这就是骊山。在骊山脚下,人们发现了震惊世界的巍峨皇陵——秦始皇陵。2000多年过去了,陵上辉煌的建筑已荡然无存,但众多的谜团仍充斥着人们的脑海。当时的地宫到底什么样?装秦始皇尸体的棺椁是否可以移动?秦始皇陵为什么没有皇后陵陪伴……如此众多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但谁都没有找到一个圆满的答案。
建筑结构探索
关于秦始皇陵地宫的结构和建筑材料,在浩瀚的史籍中多有记载。从汉代的司马迁到北魏的郦道元,从有据可查的正史到真假难辨的野史,都对秦始皇陵及地下宫殿有过或多或少的描述。但这些饶有兴味的材料,内容庞杂且神秘莫测。经过考古学家精心的研究,现在已经对秦陵地宫的规模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秦始皇陵冢经过漫长的历史巨变,其高度已由原来的115米缩减到46米,周长由原来的2087.6米缩小到现在的1390米,但仍然可见当时秦始皇陵规模的宏大。咸阳宫是秦始皇生前治理国家和享乐的地方,陵墓则是他灵魂的最终归宿地,秦始皇希望自己归天之后,也能拥有在咸阳宫时的霸气和快乐,所以地宫的建筑结构也是模仿咸阳宫设计的。据考古专家推断:秦始皇陵墓室底的平面形状类似于一个长方形,底面积19200平方米,相当于48个国际标准的篮球场。地宫有斜坡式墓道,垒石做墓基,中心部位放有棺椁,象征着咸阳宫,四周置一些回环相连的隧道和别室、耳室,象征咸阳宫周围的离宫别馆。墓顶上绘着天文星象图,墓底下凿江河湖海并灌之以水银。各种金玉珠宝分藏在各室中。这些推断已较多地被考古工作者证实,如勘探发现的斜坡墓道、封土中心区的强汞异常含量等。
秦始皇棺椁探索
人们不禁要问:这位“千古一帝”的棺椁又是什么样的呢?关于秦始皇棺椁的样式,杨先民先生曾在美国出版的《地理杂志》上用一幅颇为生动的图画来描述:一条用水银聚成的河流中飘着一只龙舟,龙舟上承载着装有秦始皇尸体的棺椁。对于这幅生动形象的插图,有研究者认为,在摹拟的宫殿和山岳之间,有水银做成的河流穿绕是有根据的。但秦始皇的棺椁是否可游移,还值得商榷,因为《史记》在记述地宫用水银做百川、江河、大海时,还用了“机相灌输”的字样,说明设计者是想通过机械推动水银流动,再用“灌输”的力量反过来推动机械运动。如此往复不已,以期达到水银流动不辍。但事实证明这只是设计者的一相情愿,地宫中的“水银河”无法也不可能长期流动,它只能在机械的推动下缓缓地流动一段时间,然后进入枯竭状态。“水银河”不能流动,那上面承载的棺椁就更不可能移动了。而地宫中的“水银河”是否流动?推动“水银河”流动的神奇机械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本身就是一个谜。(www.xing528.com)
陵墓长明灯探索
古代陵墓大都装有长明灯,秦始皇陵地宫也不例外,司马迁在《史记》中就明确记载秦始皇陵以“人鱼膏为烛”。“人鱼膏烛”就是用鲸鱼的油脂做成的烛,秦始皇希望他的地宫如同白昼,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一旦隔绝空气,任何烛都不可能燃烧。所以秦始皇地宫内的“长明灯”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熄灭了。
马王堆汉墓女尸千年不朽曾使人们产生联想:秦始皇的尸体是否依然如故?史书记载,秦陵地宫已穿越了“三泉”,地宫内部肯定有堵塞或排除地下水的设施。有的专家推断,秦陵地宫的地下水是先用冶钢锢其内,再塞以纹石,其次涂漆,最后涂丹,从而堵塞了地下水,防止地下水渗入地宫内。这种推断固然有道理,但仅凭这样的办法能否彻底堵住地宫内的渗水还未有定论。
皇后棺椁探索
从布局上看,秦始皇陵俨然一个活生生的现实社会,内外城墙、寝殿、官署、珍兽坑、马厩坑等等应有尽有。但有一点却让人生疑,那就是陵园内没有发现皇后陵。有人认为,这是由于秦始皇死后皇后仍健在,秦王朝又很快覆灭了,所以仓促之中皇后没有安葬在陵园内。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在陵园内应该预留有皇后陵的位置,而从现在秦陵的布局来看,根本没有皇后陵的插足之地。那么,为什么秦始皇死后不需要皇后的陪伴呢?有人推测:这是由于秦始皇未成年时,太后专权,与奸党酿成叛乱。有鉴于此,秦始皇当政以后有意降低皇后的身份,不使皇后出头露面,因此在修陵园时也是一墓独尊,不留皇后的墓穴。的确,历史文献上从未出现过秦始皇皇后的名字,这在历史上又是另一个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