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科牧草概述
豆科牧草是指由豆科饲用植物组成的牧草类群,又称豆科草类。蛋白质含量高,适口性好;与根瘤菌共生,能固定大气中的氮为自身提供氮素营养,并提高土壤肥力,常兼用作绿肥和蜜源植物。主要有苜蓿、三叶草、草木樨、红豆草、紫云英等属,其中紫花苜蓿和白三叶草是最优良的牧草。大多为草本,少数为半灌木、灌木或藤本。根系深而发达。茎直立、斜伸或匍匐。叶互生,复叶,网状脉。总状或圆锥状花序,花冠多蝶形,鲜艳。果实为荚果。多为长日照植物,要求充足光照,光照不足时光合作用明显下降,根瘤的形成缓慢或终止。对温度要求因品种而异,一般2℃~4℃开始萌发,能进行固氮的最低温度为8℃~9℃,最高界限为30℃。开花期遇气温下降或多雨时,授粉作用减低,种子产量下降。萌发时需水较多,约为种子重量的1~1.5倍。土壤水分在最大持水量60%~70%范围生长良好。对氮肥需要量较少,需钾、磷、钙肥较多。干物质中平均含粗蛋白质18.4%,粗纤维27.8%,粗脂肪3.1%,无氮浸出物41.9%,粗灰分8.8%。蛋白质和纤维素的含量比约为1∶1.5,高于其他牧草,含氨基酸的种类除蛋氨酸稍显不足外,很接近理想蛋白质,故有“蛋白质饲料”之称。钙的含量丰富,约占干物质的1.5%~2.3%。用它调制的干草和草粉可代替精料。(www.xing528.com)
豆科牧草为天然草原补播改良或建立人工草地所不可缺少,与禾本科牧草合理组合建成混播草地可提供高产和营养全面的牧草,防止单一豆科牧草引起的家畜鼓胀病。用于青饲、青贮、制作干草或直接放牧均可。耐牧性较差,每年以刈割2~3次,或放牧利用3~4次为宜。刈割利用以初花期为好。个别豆科牧草含有生物碱或其他有毒物质,不宜采食过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