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扁穗冰草:发现一种新型植物

扁穗冰草:发现一种新型植物

时间:2023-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扁穗冰草一、来源与现状扁穗冰草,别名冰草,是世界温带地区主要牧草之一。扁穗冰草是长寿型牧草,一经建植,可利用10年以上。扁穗冰草属下繁牧草,产量较低,宜放牧利用。(三)田间管理扁穗冰草播种当年生长缓慢,要注意除草,防杂草危害。

扁穗冰草:发现一种新型植物

扁穗冰草

一、来源与现状

扁穗冰草,别名冰草,是世界温带地区主要牧草之一。我国东北、西北、内蒙古等省、区都有栽培。我国中部干旱地带有分布较广的野生种,是一些干草原的建群种之一。1944年天水水保站引入栽培,但未做推广。目前省内栽培的多为引进种。近几年来,不同地区的多点试验结果和小面积种植的资料都证明,扁穗冰草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地改良和人工草地建设的优良牧草,也是退化草地种草和水土保持的重要草种。在陇中、陇东、河西区东段以及寒冷牧区确有发展前途。

二、植物学特征

扁穗冰草,是禾本科冰草属疏丛型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60~80cm,土壤肥沃、水肥条件好时可达100cm以上。根系发达,须根密生,具沙套,有时有短根茎。茎秆直立,2~3节,基部节呈膝曲状,上被短柔毛。叶披针形,长7~15cm,宽0.4~0.7cm,叶背光滑,叶面密生茸毛;叶稍短于节间,紧包茎;叶舌不明显。穗状花序,长5~7cm,呈矩形或两端微窄,有小穗30~50个;小穗无柄,紧密排列于穗轴两侧,呈篦齿状,每个小穗含4~7朵小花,结实3~4粒。颖不对称,沿龙骨上有纤毛,外颖长5~7mm,尖端芒状,长3~4mm。外稃有毛,顶端具短芒。种子千粒重2g。

三、生物学特性

扁穗冰草具有高度抗旱、耐寒能力,适宜在干燥寒冷地区种植。在甘肃海拔3 000m,年降雨量346mm的夏河县甘加乡生长良好,安全越冬,种子成熟。对土壤要求不严,从轻壤土到重壤土以及半沙漠地带均可种植。耐瘠薄,耐盐碱,但不宜在强酸土壤和沼泽土壤上生长。不耐夏季高温,夏季干热时停止生长,进入休眠,秋季又开始生长,以春秋两季为其主要生长季节。

扁穗冰草是长寿型牧草,一经建植,可利用10年以上。播种当年根系发育旺盛,向横深发展较快,在夏季便形成大量的分蘖枝。地上部分生长缓慢,基本上处于营养生长阶段。翌年早春返青,生长速度快,从返青到完成整个生育期的长短,因气候土壤条件不同而有一定差异。一般在100~130天左右。

扁穗冰草属下繁牧草,产量较低,宜放牧利用。旱作条件下每亩鲜草产量500~1000kg,水肥条件好时可达1 000~1 500kg。种子产量每亩20~50kg。

四、利用价值

扁穗冰草可单播,也可与苜蓿混播,建立长期型放牧草地或刈牧兼用草地。茎叶嫩脆,粗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适口性好、马、牛、羊均喜食。经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分析其营养成分如下表:

扁穗冰草营养成分   (%)

扁穗冰草根系发达,分蘖力强,抗逆性高,生话2~3年即可形成良好的草土层,护坡、固土、保水的性能好、作用大,从而也是草地改良、荒山种草、沟壑治理和水土保持备受推崇的草种。我省陇中一带,种源丰富,有就地采种,就地播种的优越条件。有待开发利用。(www.xing528.com)

五、主要栽培利用技术

(一)整地与施肥

扁穗冰草种植地,特别在旱作地区,其土壤耕作的关键是前作收获后,要及时翻耕灭茬保墒蓄水。其次是由于种子轻小,整地要精细平整,以克服因播种深浅不一造成缺苗断垄。结合耕翻施有机肥料每亩1 000~1 500kg做基肥。

(二)种子与播种

种子田播国家规定标准Ⅰ级种子,生产田播国家规定标准Ⅲ级以上种子。播前要检测种子品质,判定种子级别,计算出实际播种量。高寒地区宜在5-6月播种,干旱地区宜在夏秋雨后播种,其他水热条件好的地区可在早春播种。可单播,可用燕麦作保护播种。条播、撒播均可,条播行距20~30cm。播种量每亩1~1.5kg,覆土深3cm左右为宜。

(三)田间管理

扁穗冰草播种当年生长缓慢,要注意除草,防杂草危害。生活四年的草地,草根大量絮结,土壤表层密实,通透性变劣,导致产量下降,应在早春牧草萌发前用轻耙切割,改进水分、空气流通状况,以提高产量,延长利用年限。刚割后应趁雨天追施氮肥以保增产。

(四)收获与利用

扁穗冰草再生力差,播种当年冬季可轻度放牧利用,但严禁早春与晚秋啃食践踏。割草可在抽穗期进行,过迟则茎叶变粗硬,饲用价值低。一年只可割草一次。种子成熟后自行脱落,应于蜡熟期收获,随割随运,以免落粒损失。

六、综合评价

扁穗冰草性喜冷凉,抗旱抗寒性特强,耐盐碱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在荒漠和半荒漠地带也能正常生长,既是优良牧草又是退化地带治理和水土保持的重要草种。目前种植面积虽不大,但多点多次试验都证明扁穗冰草在我省中部干旱地区比其他草种更能适应当地的严酷生境,确有发展前途,可确定为陇中区的当家草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