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状元实业报国家
言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
——胡适《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序》
甲午战争失败之后,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利用清廷的腐败无能,加紧了对中国的掠夺和剥削。中国的经济越来越衰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贫穷。这时,有个叫张謇的读书人受到洋务运动的启发,决心放弃读书做官的道路,通过兴办实业使中国强盛起来。
张謇出生在通州(今江苏南通)一个富裕家庭中。他5岁起在乡里的私塾读书,16岁那年考中秀才,32岁时中了举人。但这以后,四次参加进士考试都落了榜。他心灰意冷,干脆把考试用具都扔掉了。
张謇遵照父亲的意思,再次来到北京参加进士考试,这一回他的运气不错,一下子中了状元。
没过多久,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消息传来,在家为父亲守丧的张謇感到非常痛心。西方列强趁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更让他觉得忧虑,于是,他产生了“实业救国”的思想。他认为,办好工业是富民强国的根本,应该采用民间办实业、官府支持的方针发展近代民族工业。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张謇在通州设立了商务局,办起了大生纱厂。(www.xing528.com)
大生纱厂在市场竞争中渐渐站住了脚,利润不断增加,很快就开办了分厂。张謇意识到,为了纱厂的生存,必须建立稳定的棉花原料基地。于是他克服重重困难,花了十年时间办起了专门种植棉花的通海垦牧公司。
七年间,张謇先后创办了19个企业。这些企业和通海垦牧公司一样,主要也是为大生纱厂服务的。经过张謇的苦心经营,一个初具规模的企业集团基本形成了。
张謇从自己经营纺织业的经历中体会到,发展民族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花了不少心血去兴办学堂,他首先想到是办师范教育。张謇说:“要想对国民普及教育而没有老师,就无法把知识传授给国民。所以办学校必须从小学办起,尤其是从办师范学校开始。”
于是在光绪二十八年,就是1902年,张謇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后来又办起了女子师范学校、农业学校、医学专门学校和纺织专门学校,并陆续兴办一批小学和中学。随着经营纺织、兴办教育的成功,张謇在东南沿海地区和全国的声望越来越高,他也从封建士大夫,逐步地转变成了具有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的实业家。
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欺压下,民族工业的脚步越走越艰难。张謇创办的企业也陷入了低谷,他的实业救国之梦最终破灭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