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儒十丐元曲四家
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
——(元)贾仲明《录鬼簿·吊关汉卿》
有元一朝,除了元世祖忽必烈,以后的皇帝都不太重视文化。在元代社会,读书人的地位相当低,号称“八娼九儒十丐”,就是略高于乞丐,还不如娼妓!但是,文化本身是永远不会没落的,元代知识分子把他们的悲愤全部融入文字之中,塑造了“元曲”这种艺术形式,放射出极为夺目的光彩。
元曲类似于诗词,有固定的曲牌,有些像宋词,但是对文字的约束比宋词要少,有利于作者表达思想。元曲还可以用来编写戏剧,称为“杂剧”。元代的曲作家和剧作家以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四位大师最为著名,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号已斋,大都(今北京市)人。由于不满于黑暗社会的压抑与摧残,关汉卿长期“混迹”在勾栏妓院。在玩世不恭的背面,隐藏着冷峻悲凉的内心世界和热烈乐观的战斗精神。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最著名的就是《窦娥冤》中蒙冤遇害的窦娥了。(www.xing528.com)
关汉卿描写了她们的悲惨遭遇,同时又赞美了她们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了她们敢于向黑暗势力展开搏斗、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奏出了鼓舞人民斗争的主旋律。后人列关汉卿为元曲四大家之首,称他为“曲圣”。
郑光祖一生从事于杂剧的创作,在当时的艺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伶人都尊称他为郑老先生,他的作品通过众多伶人的传播,在民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与苏杭一带的伶人有着紧密的联系,他死后,就是由伶人集资火葬于杭州的灵隐寺中的。
马致远的作品现存有杂剧16种,但是他写的小令最为有名。代表作有《汉宫秋》、《青衫泪》等。
白朴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本应读书问学,以便将来博取功名。然而他的幼年却偏偏在兵荒马乱的岁月中度过,只得放浪形骸,寄情于山水之间。但他却并不可能真正遁迹世外,对现实熟视无睹。加之他的足迹所至,恰恰是曾经繁华一时,却被兵火洗劫变为荒凉境地。前后景象的对比,更激起他对蒙古统治者的怨恨。他以诗词来宣泄这种怨恨,控诉蒙古统治者的罪恶行径。代表作有《墙上马头》、《梧桐雨》等。
这四位艺术家同历代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一样,尽管他们的作品数世纪来为人传诵,但他们本人的身世却鲜为人知。他们默默地在艺术园地耕耘,把他们的艺术成果奉献给民众,而又默默地离开了这个人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