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筋柳骨文采风流
自颜、柳氏没,笔法衰竭,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磨灭,五代文采风流,扫地尽矣。
——(北宋)苏轼《评杨氏所藏欧蔡书》
唐代,楷书成为流行的字体,涌现出了许多以楷书闻名的书法家,成为后世的典范。其中最著名的,一位是柳公权,一位是颜真卿。
柳公权从小聪明好学,无论是写字、画画,还是写文章,都一学就会。他还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因而能出口成章,对答如流。据说他曾在走七步路的时间内作诗三首,比大名鼎鼎的曹植更胜一筹。
柳公权最初学习王羲之的行书,后来融合各家之长,创出了风格独具的“柳体”。据说王公大臣死后,坟上的碑如果不是柳公权写的,那么人们就会认为他们的子女不孝顺的。甚至连不写汉字的少数民族,到京城送贡品的时候,也要花重金购买柳公权的墨迹。
有一次,唐穆宗问柳公权,怎样才能达到书法的最高境界。柳公权回答道:“写字的关键在于‘体正’,如果体不正,那书法的境界就无从谈起了。”(www.xing528.com)
唐穆宗又问怎样才能做到体正。柳公权说:“写字时,笔虽然握在手里,但要听从心的指挥。心地端正了,那么笔法自然也就端正了。”从此,“心正则笔正”的说法就流传开来。
要说“心正则笔正”,比柳公权稍早的颜真卿是个典型。颜真卿初学书法,也曾临摹过王羲之父子,并受到“草圣”张旭的直接指点。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他以篆书的笔意写楷书,将初唐四家的“瘦硬紧劲”风格,改造成丰腴雄浑、宽博舒张的风格,成为别具一格的颜体。
颜真卿不仅是著名的书法家,还是大唐的忠臣。唐德宗建中三年,就是公元782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德宗听信宰相卢杞的谗言,派76岁高龄的太子太师颜真卿去叛军中安抚。
李希烈先是指使部将围着颜真卿又叫又骂,扬言要把他杀了吃肉。颜真卿却纹丝不动,面不改色。李希烈见硬的不行,就把颜真卿送到驿馆里,用名利引诱他,说自己称帝,让颜真卿做宰相。颜真卿又严词拒绝了。李希烈无计可施,就派人将颜真卿缢死了。
今天能见到的颜真卿作品,楷书最多,是学习书法的最好教材。他的行书《祭侄文稿》也气象非凡,被誉为是继《兰亭集序》以后的“天下第二行书”。
我们常说“字如其人”,颜真卿的楷书雍容气派,柳公权的柳书刚劲挺拔,因此又有“颜筋柳骨”的说法,后人将他们并称为“颜柳”。在中国古代“楷书四大家”中,他们两人就占据了半壁江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