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藏天竺取真经
名王拜首,胜侣摩肩,万古风猷,一人而已。
——(唐)释慧立,释彦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序》
印度古称天竺,是佛教的发源地。佛教在汉代传入我国,南北朝时已经在全国流传开来。唐太宗贞观年间,佛教在中国又有了一次飞跃性的发展,这是因为有个和尚冒着生命危险,万里迢迢从印度取来了真经。他就是著名的玄奘和尚,号为三藏法师,俗称叫做唐僧。
玄奘俗家本名陈袆,是河南洛州偃师人。他出生的时候家境贫寒,再加上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就随二哥住在洛阳净土寺。13岁那年,他破格入选做了小沙弥,20岁的时候正式成为出家人,后来云游各地,到处拜访名师,精通各家学说,被誉为佛门千里马。但他感到不同寺院的学说差别太大,就决心到天竺去求法。
他向朝廷打了西行求法的报告,但没被批准。他就偷偷从长安出发西行,经过凉州(今甘肃武威)时,被守卫边境的士兵发现。凉州都督说朝廷禁止百姓出境,打发他回长安。当地有位慧远法师被玄奘的精神所感动,派两名弟子帮助他混出了玉门关。(www.xing528.com)
玄奘一路上历经千辛万苦,后来民间流传了许多关于唐僧取经的传说,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在此基础上写出了《西游记》,成为人们熟知的故事。但是事实上,玄奘可没有孙悟空那样神通广大的徒弟,而是一个人过雪山,越沙漠,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达天竺。
他一面朝拜圣迹,一面访师求学。他拜高僧戒贤为师,花了整整5年时间攻读佛经。他还在那烂陀寺开讲佛经,沟通了佛教瑜伽、中观两大学派的隔阂,获得了许多佛学大师的赞许。
摩揭陀国王虔诚地信仰佛教,他召开了一个“无遮大会”,请了18个国王和三千多名高僧到会,推选玄奘作为大会的论主。大会开了18天,大家对玄奘的精彩演讲没有一个不心悦诚服的。玄奘名震全印度,声望和学问都超过了他的老师戒贤。这时,玄奘向朝廷上表,希望回国。唐太宗非常高兴,让他赶快东归。
公元645年,就是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五,离开祖国已经18年的玄奘带着六百五十多部佛教经典返回长安。唐太宗为他修建了大慈恩寺,让他可以安心翻译佛经。他用了20年时间,翻译了一千多卷经书,又修建了大雁塔来储存这些佛经。
玄奘是佛教唯识宗的创始者,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后来印度的佛经因为连年战乱损失殆尽,印度的僧人就不得不到中国,把这些佛经再取回印度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