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荡的东晋末年,有英雄人物奋起勃发,建功立业,也有高人隐士退居山林。这些隐士中最著名的,要数伟大的诗人陶渊明了。
陶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因为家门前有五棵柳树,所以又自己起了个号叫“五柳先生”。晚年他隐居田园不出山做官,好像巨龙潜伏在水中,所以又改名叫陶潜。
陶渊明的曾祖父是那个搬砖的名将陶侃,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但他们家族不属于高门大族,所以到了他这一代家道中落,生活变得艰难了。陶渊明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少年时怀有治国平天下的壮志,29岁时他第一次出来做官,但他适应不了官场上尔虞我诈的风气,看不惯那些官僚的丑恶嘴脸,很快就辞职回家了。陶渊明亲自耕种,农闲之余尚能饮酒赋诗。不过他的子女年幼,日子越来越穷。无奈之中,他只好再次出来做官。(www.xing528.com)
晋安帝义熙元年,就是公元405年,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他刚刚到任81天,郡里的督邮就来彭泽视察工作。
督邮这个官职,是代表太守督察下属县里政教司法事务的。当时的制度规定,督邮要由太守来安排,所以多数是太守的亲信来担任。因为督邮代表太守,所以他到各县,县级官员都得像对待太守一样来对待他。而这些督邮仗着自己手中的权力,经常故意刁难,作威作福。陶渊明手下的一个小官根据以往经验,劝他穿戴整齐,前去迎见上司,表示恭敬。陶渊明听了,叹了口气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的俸禄而向那些卑劣的人低头!”他把官印交给小吏,当天就离职回乡了。
44岁那年,陶渊明家中遭到一场火灾,房子全部被烧毁了,他种的庄稼也因为遭受天灾而颗粒无收。即使处在这样困难的境地中,他仍然洁身自守,不与官场人物为伍。有一天,他卧病在床,家中已经断粮好几天了。江州刺史檀道济送来米和肉,劝他说:“作为一个贤士,天下混乱时才会隐居,当有人赏识他的时候就出来做官了。你何苦如此呢?”
陶渊明答道:“我哪里敢与贤人相比呀。”他拒绝了刺史的劝说,对送来的米肉也委婉地拒绝了。
陶渊明最有名的代表作品是《桃花源记》,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美好向往,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现实社会的黑暗。陶渊明的诗细致地描绘了农村景色和村居生活,平淡朴素,散发着泥土的清香,所以人们把他的诗称为“田园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