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砖限酒陶侃奋发
世之为母者如湛氏之能教其子,则国何患无人材之用,而天下之用恶有不理哉?
——(明)张九韶《重修陶母墓记》
祖逖北伐失败时,在东晋国内作乱的其实就是荆州刺史、大将军王敦。直到晋明帝太宁三年,就是公元325年,王敦之乱才被平定。晋明帝立刻任命陶侃为荆州刺史,处理平叛的善后工作。
陶侃是庐江浔阳(现在江西九江)人,自幼丧父,全家只靠母亲纺线织布维持生活。为了培养他,母亲付出了全部的心血。16岁时,陶侃在县里谋到一个小吏的职位。刚上任不久,他就给母亲弄回去一坛咸鱼。母亲没有吃,却给他原样退回去了,还写信责备他不该贪私,这深深教育了陶侃。
一次,同郡的名士范逵来看望陶侃。时值隆冬,又连下了几场雪,陶家早已断粮多日,母亲就剪去长发,换来了米和酒菜,又拆了一间草屋的柱子砍成柴烧,终于让来客满意而归。后来在范逵的举荐下,陶侃声名大振,到王敦手下做事,击败了杜弢率领的流民起义军。但是王敦猜忌陶侃,就把他贬为广州刺史。(www.xing528.com)
广州当时地处偏僻,人口稀少,陶侃成了无事可做的闲人。但他并没有放纵自己,而是让人弄来一百块砖,早晨将砖一块块搬到房外,傍晚再搬回屋里,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有人问:“陶大人,你这是干什么呀?”
陶侃拍拍身上的灰土,说:“我正当壮年,总有一天要平定中原,报效国家。可是过分的安逸生活会损害身体,没有健壮的身体,怎么能实现宏大的理想呢?我之所以天天搬砖,正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身体和意志!”他还对人说:“大禹是圣贤,尚且珍惜一寸光阴。至于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就应当珍惜一分的光阴。”
东晋时士大夫都喜欢饮酒,经常喝得烂醉如泥。陶侃也经常要陪朋友们喝酒,但是喝道一半他就不再喝了,只是给朋友们斟酒。别人总觉得不能尽兴,就劝他再喝一点。他说:“我年轻时大醉过一次,母亲很难过,劝我定量饮酒,所以有了这个酒约。现在老人已过世,我怎么忍心违约,让她老人家在九泉之下不安呢?”在他的带动下,部下饮酒都很有节制,士兵也勤于训练。
东晋偏安江南,文人们都以清谈高论为追求目标,以豪饮烂醉为风流潇洒,不肯务实兴国为己任。像陶侃这样节俭律己,目光远大的人,就愈加显得弥足珍贵。尚书梅陶称赞他说:“陶公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将陶侃与曹操和诸葛亮相比。只是这样的人毕竟太少了,东晋也就没有能力收复中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