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门长啸气凭陵,瓜割中原霸业兴。
——(金)郝经《吊石勒冢》
刘渊和刘聪建立的后汉,在刘聪死后传到刘曜手中。后汉大将石勒与刘曜不和,不久就拥兵自立,在晋元帝大兴二年,就是公元319年建立了赵国,史称“后赵”。
石勒曾经作过奴隶,以18个人起家,成为名将。他为人豪爽大度,说:“大丈夫行事要光明磊落,不能像曹操、司马懿父子那样使用阴谋诡计,欺别人的孤儿寡妇。”所以他不屑发动政变,而是在沙场上与刘曜一争高下。石勒如此英勇,却最喜欢读书人,尤其倾心于汉文化。他特意收留了许多汉族读书人,组织了一个“君子营”,专门给他出谋划策。
石勒是羯族人,所以不许别人说“胡”、“羯”二字。有个叫樊坦的读书人,应召出来做官。进宫时,他穿得破破烂烂,石勒问他为什么一件像样衣服也没有,樊坦说:“刚刚碰到一伙羯贼,把我的家抢了个遍。”说完才想起触犯了禁令,吓得脸都发白了。
石勒笑着说:“这个禁令是针对百姓的,读书人可以例外。羯贼乱抢东西,太不应该了。我来替他们赔偿吧。”于是赔给樊坦一些衣物钱财。
后来樊坦当了襄国郡守,石勒请他吃饭,故意指着一盘胡瓜问:“这叫什么?”
樊坦长了记性,恭恭敬敬地回答:“紫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石勒哈哈大笑,从此胡瓜就改名为黄瓜了。
石勒非常喜欢读史书。他不识字,就让读书人念给他听,还喜欢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一次,他让人给他讲《汉书》,当听到郦食其劝刘邦分封六国贵族这一段时。他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自言自语道:“唉,刘邦采取这样错误的做法,还怎么能够得到天下呢?”
讲书的人立刻给他解释,说由于张良的劝阻,刘邦后来并没有实施这一计划。石勒听后如释重负,点头说:“这样才对。”
石勒还经常把自己和古代帝王作对比,他问一位大臣:“你看我可以和古代哪位帝王相比?”
大臣知道石勒崇拜刘邦,就奉承道:“陛下英明神勇,比汉高祖还强,其他的人没法比。”
石勒听了连忙摆手,说:“不行,不行。我要是遇到汉高祖,只能像韩信、彭越那样做他的臣子。”然后他又捻捻胡须,自负地说:“要是我遇到光武帝刘秀,倒是可以和他一争高下。”
石勒经常从谏如流,对于大臣劝阻的事,虽然有时不同意,也暂且停办,说是为了培养大臣们正直的风气。在石勒的领导下,后赵统一了北方部分地区,成为十六国中最为强盛的国家。(www.xing528.com)
河上三军合,神京一战收。祖生多意气,击楫正中流。
东晋建立后,那些南下的北方人非常怀念故土,经常结伴到建康郊外的新亭游乐,饮酒畅谈。席间有人叹息说:“风景倒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山河变化了。”这句话勾起了人们的思乡之情,都相互对视,郗歔不已。只有丞相王导变了脸色,说:“大家应当同心协力收复中原,怎么能说这么悲观的话呢?”
王导的豪言壮语不过是宽慰人心。但也有真正的忠勇之士,就是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祖逖。
祖逖有个好朋友刘琨,两个人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希望能够建功立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于是他们每天清早听到第一遍鸡叫,就披衣起床,冒着寒风在庭院里练剑。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
洛阳失守后,祖逖率领宗族一千多人南渡。司马睿给了他一个小官,让他驻在京口(今江苏镇江)。目睹国破家亡的惨状,祖逖倍感愤慨,上书给司马睿,强烈要求北伐,收复被匈奴人占去的中原。
司马睿不想北伐,又不好推脱,就给了祖逖几个空头衔,还有1000人的粮饷和3000匹布,叫他自己招募军队进行北伐。
祖逖既无兵卒,又无武器,但他怀着收复中原的爱国之心,率领着自己的家将渡江北上。船走到长江中间,祖逖敲击着船桨发誓说:“祖逖如不能扫清中原的敌人,就像这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众人都为他的言辞所感动,决心誓死追随祖逖,帮助他完成北伐的事业。
渡江以后,祖逖很快招募到2000名勇士,百姓听说祖逖来帮他们打跑胡人,纷纷跑来归附。经过三年多的艰苦战斗,祖逖基本上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领土。祖逖不仅会打仗,品德也很高尚。他礼贤下士、生活俭朴、为政清廉,他的子弟也要砍柴担水,参加劳动。他在军中赏罚分明,深得人们的拥护。
祖逖在淮河流域的斗争,使东晋政权得以维持。但是正当祖逖练兵积谷,准备继续进军时,东晋却弥漫着内战的阴云,晋元帝就派人牵制他。这时祖逖又得知在北方战斗的好友刘琨遇害,他壮志难酬,忧愤成疾,终于在大兴四年,就是公元321年郁郁而终,北伐的成果就此断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