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三杰萧规曹随
长得萧何为国相,自西流水尽朝宗。
——(唐)王建《上武元衡相公》
刘邦称帝后,曾经说:“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我不如萧何;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用他们,所以能得天下。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不能重用,因此最后败在我的手中。”
因此,张良、萧何、韩信三个人就被称为“汉初三杰”。其中又以萧何的功劳最大。
在刘邦争夺天下的过程中,萧何一直是他最重要的助手。当年刘邦攻占咸阳,将士们都被金银珠宝、珍奇玩物弄得眼花缭乱,只有萧何,急如星火地赶往丞相御史府,将秦朝有关国家户籍、地形、法令等图书档案清查分类,登记造册,统统收藏起来。使刘邦对天下的关塞险要、户口多寡、强弱形势、风俗民情了如指掌,为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律令制度找到了可靠的根据,对日后西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足见萧何的深谋远虑。
在楚汉战争中,刘邦有好几次都是全军溃败,只身逃脱。当时萧何坐镇汉中,供应兵员粮草,如果他稍有二心或者能力不足,刘邦就会一败涂地。可萧何每次都征发关中壮丁,补足汉军缺额,刘邦也得以转危为安,重新振作。所以在论功行赏的时候,刘邦把萧何列在首位,称为“开国第一侯”。
刘邦去世后,汉惠帝刘盈即位,按照刘邦的遗命,由相国萧何辅佐年仅17岁的惠帝,实施仁政,减轻赋税,让人民休养生息。
萧何临终前,推荐曹参接替相国的职位,这也是刘邦的遗命。没想到曹参上任后,有人说曹相国整天喝酒,不理国事。惠帝就把曹参找来教训了一番。(www.xing528.com)
曹参问汉惠帝:“陛下,您和高祖刘邦比,哪个更英明?”
汉惠帝说:“我怎么能比得上父亲呢?”
曹参又问:“我跟萧何相国比,哪个更能干?”
汉惠帝说:“我觉得你不如萧相国。”
曹参说:“这就是了。陛下不如先帝,我又不如萧相国,高祖皇帝和萧相国平定天下、制定法令,而这些法令现在都运转正常,我们只要按照他们的规定去做,不要失职就是了,陛下为什么非要我有什么重大举措呢?”
汉惠帝沉思了一番,觉得曹参说得很有道理,也就不再责怪他了。
曹参与萧何早年都是沛县的官吏,又是知己,他在位3年,极力主张清静无为,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人口逐渐增加,经济也渐渐繁荣了。
曹参去世后,民间流传着一首歌谣:“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安宁心欢喜。”这首歌谣虽然是在歌颂曹参,然而又何尝不是萧何的功劳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