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皇帝死亡谜案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年),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在沈阳即位,改元顺治。顺治即位后,由叔父多尔衮辅政。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塞外。14岁的福临提前亲政。顺治帝天资聪颖,读书勤奋,他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审时度势,对成法祖制都有所更张,且不顾满洲亲贵大臣的反对,倚重汉官。为了使新兴的统治基业长治久安,他以明之兴亡为借鉴,警惕宦官朋党为祸,重视整饬吏治,注意与民休息,取之有节。顺治在位18年,1661年,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突然驾崩。《清实录》中只留下了“十八年春正月壬子,上不豫。丁巳,崩于养心殿,年二十四”这样简单的记载。从此顺治之死便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关于顺治最后的去向,以出家说流传最广,“顺治出家”也成了清宫四大谜案之一,为民间百姓津津乐道。顺治帝去五台山出家为僧的传说最早来源于清初曾担任过国子祭酒一职的文士吴梅村的记述,吴在《清凉山赞佛诗》中非常隐讳地暗示,顺治在五台山出家。此外,还有《清稗类钞》、《清代野史大观》等书中都有关于顺治帝因董鄂妃去世而削发出家的故事。这样顺治出家的传闻就在民间广泛地流传开来了。
原来,顺治皇帝笃信佛教,尤其崇奉禅学,于是亦教宠妃董鄂妃拜佛参禅。董鄂妃聪慧好学,不久,便对佛学有了相当的造诣。顺治十七年(1660年)董鄂妃在承乾宫病逝,时年22岁。对于董鄂妃的病逝,顺治皇帝悲痛欲绝。亲撰《董鄂后行状》的悼文,数千言长的悼词写得情词恳切,催人泪下。董鄂妃死后,顺治皇帝极其伤悼,因此便产生了出家为僧的念头。于是办完董鄂妃的丧事以后,顺治皇帝就请火化董鄂妃的茚溪和尚给自己剃了发。顺治皇帝落发的消息传开以后,茚溪和尚的师父玉林和尚大惊。一面于十月十五日赴皇城西苑万善殿劝阻顺治出家为僧,一面聚集徒众,声言要烧死茚溪。在这种情况下,顺治皇帝才取消了出家的念头。而事实上,顺治皇帝从未到过五台山,灵骨也并非安置在镇海寺。其子康熙皇帝先后五次携蒙古诸王朝拜五台山,根本目的在于利用五台山佛教柔服蒙古,并不是找什么父亲或游山玩水。所有关于顺治皇帝出家五台山的传说,虽说事出有因,但查无实据,因而这并不是历史事实。
目前,史学界大多认同顺治是死于天花。《清实录》记载顺治因病暴亡,引起了后世的多方猜测,清史专家论证后认为,顺治得天花的可能性最大。(www.xing528.com)
顺治皇帝
此说又是从何而来呢?一本外国传教士的传记出人意料地提供了线索。德国人魏特所著的《汤若望传》中披露了顺治死于天花的事实。顺治皇帝在短暂的一生中,同耶稣会传教士、清廷钦天监监正(国家天文历法机构负责人)汤若望关系密切,孝庄皇太后曾认汤若望为“义父”,福临也尊称汤若望为“玛法”,即满语“爷爷”之意。福临常常和汤若望彻夜长谈,所以汤若望对福临的情况非常了解。据此书记载,当顺治发觉自己身染天花,确定储君成了燃眉之急。当时他想立次子福全,而孝庄皇太后则坚持立第三子玄烨(即后来的康熙皇帝)。福临派人去征询汤若望的意见,汤也力主玄烨,理由是他出过天花,对这种疾病有了终身免疫力。此外,关于顺治死因,据当事人王熙《王文靖集・自撰年谱》载:“奉召入养心殿,谕,朕患痘势将不起。”王熙是顺治进士,授检讨,后在康熙朝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并奉命专管密本。因此,他的记述有一定的可靠性。同时,张宸在《青琱集》中亦称:“传谕民间毋炒豆、毋燃灯,毋泼水,始知上疾为出痘。”张宸也是当时人,曾任兵部主事。王、张两个所记完全相合,可以互相印证。似乎清世祖死于出痘是无疑的了。民国初年,史学界对顺治出家一案很感兴趣,纷纷进行考证。其中考证最详尽的一篇文章是已故明清史专家孟森的《世祖出家事考实》。他举了《东华录》等史书的记载,认为清世祖死于痘疹,没有出家。
这几人对顺治去世前后的情况记录虽有一些出入,但是关于顺治死亡的病因及死亡的时间,却非常的一致。多数清史专家都认为在正史记载不完善的情况之下,几位当事人的追述应该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如果没有更加可靠的材料出现,顺治因天花而死最有可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