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

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

时间:2023-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慈禧太后有强烈的权力欲望,她勾结恭亲王奕忻发动了辛酉政变,将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其他五人革职查办。慈禧太后下令改元同治,实行“垂帘听政”。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于9月21日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废除全部维新措施,捕杀维新派谭嗣同等6人。慈禧太后宣布重新训政,使光绪皇帝成了名副其实的傀儡。慈禧太后为缓和国内外矛盾,消弭革命,维持统治,陆续推行所谓的“新政”。

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

垂帘听政: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1835~1908年),也就是那拉氏,满洲镶蓝旗人,因为她的家乡在叶赫,故又被称作叶赫那拉。清咸丰帝奕之妃,是同治光绪两朝实际的最高统治者。

咸丰二年(1852年),被选入宫,封兰贵人。1856年,生皇长子载淳。次

年,封懿贵妃,在宫中的地位仅次于皇后钮钴禄氏,颇得咸丰帝的宠幸。慈禧有些政治见解,喜欢干预朝廷政事。咸丰帝病死之后,6岁的载淳继位,那拉氏和钮钴禄氏被尊为皇太后,那拉氏徽号慈禧,又居西宫,故又称为西太后。

慈禧太后有强烈的权力欲望,她勾结恭亲王奕忻发动了辛酉政变,将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其他五人革职查办。慈禧太后下令改元同治,实行“垂帘听政”。慈禧虽然在形式上与东太后慈安同时听政,实际上却把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她任奕忻为议政王、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依靠曾国藩李鸿章等组织的汉族地主武装,勾结外国侵略势力,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捻军和苗民、回民起义,使清王朝的统治得以暂时稳定。

慈禧通过与太平天国的斗争,认识到清政府的贫弱,也亲自领教了西方科学技术的先进和军事的强大。她试图改变清政府的现状,又要加强自己的统治。慈禧一方面采用洋务派“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开办一些新式工业,训练海军陆军以加强政权实力;另一方面,又支持顽固派对洋务派进行牵制,以加强自己的高度集权。

同治十三年(1875年),同治帝病死。由于他没有子嗣,慈禧立其4岁的侄子载湉为帝,年号光绪。从而保证了自己继续掌握清政府的实际大权。1889年,慈禧太后在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但在实际上仍操纵着内政和外交大权。(www.xing528.com)

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半殖民地化。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于9月21日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废除全部维新措施,捕杀维新派谭嗣同等6人。慈禧太后宣布重新训政,使光绪皇帝成了名副其实的傀儡。

慈禧(一)

义和团运动兴起时,慈禧太后利用义和团的反帝爱国热情,对外宣战,欲使内忧外患“两败俱伤”。结果,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只得携光绪帝逃往西安奔命。并以庆亲王奕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出面求和,在1901年9月与11国签订了空前屈辱的《辛丑条约》,几乎全部接受了列强极为苛刻的条件,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即使是这样,她仍然恬不知耻,大言不惭地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皆与国之欢心”。

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革命的呼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慈禧太后为缓和国内外矛盾,消弭革命,维持统治,陆续推行所谓的“新政”。1906年又宣布了“皇家内阁”的预备立宪,这些已经不可能挽救根朽叶枯的清政府了。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死。慈禧命立年仅3岁的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为帝,年号宣统。15日,慈禧病死,终于结束了她对清朝47年的漫长统治。

慈禧(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