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铁马:郑成功
郑成功(1624~1662年),是明末清初伟大的民族英雄。原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泉州府南安县石井乡人。出身于官商家庭,其父郑芝龙是南明隆武朝“建安伯”,曾组织向台湾移民,积极开发台湾岛。
1624年,郑成功出生于日本,在日本度过七个春秋。他自幼聪明敏捷,8岁能通读四书五经,文章过人,词藻华丽典雅。21岁时入南京国子监太学,气宇轩昂,才华横溢,老师称赞他说:“此人英雄,非人所得比。”据说,明隆武帝见郑成功年少英俊,文武双全,问他说:“大明江山岌岌可危,你为何还跟从我呢?”郑成功回答说:“文官不贪财,武将不怕死,江山社稷自可平安无事。”隆武帝听了非常高兴,即赐他朱姓,更名“成功”,封为御营中军都督,授尚方宝剑,仪同驸马。从此以后,人们都称他为“国姓爷”。
郑成功一生最伟大的功绩是收复台湾,驱逐了荷兰侵略者,并大规模地开发台湾,使台湾回归祖国并走向繁荣。1662年末,郑成功率领3万大军,把荷兰侵略者从我国宝岛台湾赶走,实现了他收复台湾的远大抱负。当时曾赋诗一首:“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孤苦间关不忍离。”(www.xing528.com)
收复台湾以后,他走访四社,了解民情及社会情况,在那荒凉的台湾岛上,实行“寓兵于农”的办法屯垦开荒。当时,台湾瘴疠流行,十之八九的人都患了病,死亡的人很多。山林中还有巨蟒,开荒任务非常艰巨,郑成功带领官兵积极开发,同时采取各种措施加紧巩固台湾海防,避免荷兰侵略者卷土重来。
郑成功十年征战,驰骋沙场;开垦台湾,历尽艰辛,终致积劳成疾,于1662年病逝台湾,享年39岁。墓葬于台湾的台南州仔尾,后来迁柩归葬于郑氏祖茔,康熙帝不仅遣官兵护柩,还赐写了挽联——“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守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来挽悼郑成功的千秋业绩。时至今日,海峡两岸的人们还牢记着郑成功收复台湾、开发台湾的不朽功勋。
郑成功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