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死亡谜案
中国历史上皇帝之死,或寿终而寝,或染疾而殁,或被人暗害,或意外夭折。但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却死得比较蹊跷,死得非常突然,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不解的谜团,让人们去猜想推测。
官方正史《宋史・太祖本纪》中,关于赵匡胤去世记载得很简单,只是一笔带过:“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但宋代的野史笔记中关于赵匡胤死因却有不同的说法,显得颇为传奇。
据文莹《续湘山野录》记载,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日晚上,天气骤变,阴霾四起,雪雹突降。赵匡胤命人召来其弟赵光义。夜已经很深了,二人还在酌酒对饮。宫里的宦官宫女远远地看见殿内烛影晃动,赵光义时而离座,时而对皇帝说着什么。两人一直饮到三更,这时,殿外的雪已经数寸厚了。但只见皇帝拿着斧子在雪地上砍着什么,边砍边回头对赵光义说:“好做,好做!”稍后,皇帝就解带就寝,鼾声如雷。这一夜,赵光义也留宿宫中。等到了五更时,赵匡胤就死去了。第二天,赵光义就继承了皇位,即历史上的宋太宗。
这一说法在宋代流传广泛,就连李焘在作《续资治通鉴长编》时也作了摘录。因为《续湘山野录》的记载语焉未详,意思并不明确,于是便给后人留下了“烛影斧声”的千古之谜,自宋以来,不知有多少学者探究过这个谜案——宋太祖究竟是怎么死的。
一种观点认为,赵匡胤之死与其弟有关系,是赵光义“弑兄夺位”。他们认为宋太祖是在“烛影斧声”中突然死去的,而赵光义当晚又留宿宫中,次日就在灵前即位,实在难脱“弑兄夺位”之嫌。蔡东藩的《宋史通俗演义》和李逸侯《宋宫十八朝演义》都沿袭了上述说法,并加以渲染,添加了许多宋太宗“弑兄夺位”的细节。(www.xing528.com)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赵匡胤之死与赵光义无关。他们根据司马光的《涑水纪闻》记载,赵匡胤去世后,已是四更时分,孝章皇后派人召四子秦王赵德芳入宫,但使者却直接到了开封府召赵光义。赵光义犹豫不敢前行。经过使者催促,才步行进宫。据此,赵匡胤死时,赵光义并不在寝殿,因而不可能“弑兄”。毕沅《续资治通鉴》就坚持这一说法。
还有一种观点,虽没有肯定赵光义就是弑兄的凶手,但认为他难逃夺位的嫌疑。在赵匡胤死后,赵光义确实有一些反常的举动。据《涑水纪闻》所载,皇后召的是秦王赵德芳,而赵光义却抢先进宫,这就造成既成事实。《宋史・太宗本纪》也曾提出一系列疑问:赵光义即位后,为什么不按照“嗣统继位次年改元”的惯例,却非常着急地将只剩两个月的开宝九年改为太平兴国元年?既然杜太后有“皇位传弟”的遗诏,赵光义即位后为何要一再迫害自己的弟弟赵廷美,使他郁郁而死?太祖的次子武功郡王赵德昭为何自杀?太宗曾加封皇嫂宋后为“开宝皇后”,但她死后,为什么不按皇后的礼仪治丧?种种迹象表明,赵光义即位并非按照正常程序,所以此事多有漏洞,授人以柄?
但有一点,学术界基本上达成了共识,即赵匡胤确实死于非命,但死因为何,确实存在一些争议。近来,又有一些新的解释与推测。有人从医学的角度来看,认为赵匡胤死于家族遗传的躁狂忧郁症。还有人认为“烛影斧声”事件只是一次偶然性的突发事件。其起因是赵光义趁其兄熟睡之际,调戏其宠妃花蕊夫人费氏,被赵匡胤发觉而怒斥之。赵光义自知理亏,便下了毒手。
由此可见,关于赵匡胤的死因可谓众所纷纭,莫衷一是。应该说,古代遗留下来的文献不可能完全满足今人一切好奇心,一些记载,过于疏略,闪烁其词,于是就不能不令人作出一些推理与猜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