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忠报国:岳 飞
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幼时虽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练就了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成为岳飞一生遵奉的信条。
靖康元年(1126年)应枢密官员刘浩招募,在相州参加赵构大元帅府的部队。后转入河北招抚使张所帐下,任为统领。不久归附东京留守宗泽。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
南宋建立后,岳飞多次上书高宗,要求收复失地。辗转多处,后又回到宗泽处,以战功转武功郎。宗泽死后,随开封留守杜充南下。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兀术率军侵宋,一时南宋将帅判逃,军队溃散,皇帝流亡。在紧要关头,岳飞集合部队,歃血为誓:“我辈当以忠义报国,立功名、书竹帛,死且不朽。”军士备受鼓舞,愿意跟随他抗战到底。岳飞在摸清敌情后,率领部队主动出击,在牛头山设下埋伏,大破金兀术,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从此,岳飞威名传遍大江南北,声震河朔。岳飞升任通州镇抚使兼知泰州,拥有兵马万余,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
岳飞塑像
当时,岳家军约有23000人,尽管军需匮乏,但是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赢得了“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美誉。(www.xing528.com)
绍兴三年(1133年),岳飞因剿灭李成等游寇而得高宗褒奖“精忠岳飞”的锦旗。次年,岳飞挥师北上,击破金傀儡伪齐军,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岳飞也因功升任清远军节度使。同年十二月,岳飞又败金兵于庐州(今安徽合肥),金兵被迫北还。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率军镇压了杨么起义军,从中收编了五六万精兵,使“岳家军”实力大增。
绍兴六年(1136年),岳飞再次出师北伐,但由于孤军深入,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写下了千古绝唱《满江红》。
绍兴十年(1140年),金兀术再次领兵侵宋。岳飞奉命反击,在郾城大破金军精锐铁骑兵“铁浮图”和“拐子马”,乘胜追击。兀术被迫退守开封,金军士气沮丧,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不敢出战。
在朱仙镇(今河南开封市西南),岳飞联络河北义军,积极备战,准备直捣黄龙府。他对诸将慷慨陈词:“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但高宗和秦桧却一味求和,连发12道金字牌召其班师回朝。岳飞痛心疾首,悲愤万分,仰天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他壮志难酬,只好挥泪班师。
岳飞回临安后,即被解除兵权。秦桧诬蔑岳飞谋反,将岳飞革职入狱,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是年岳飞仅39岁。其子岳云及部将张宪也同时被害。宁宗时,岳飞得以昭雪,被追封鄂王。岳飞的文章、诗词被编成《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留与后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