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名君:唐太宗
作为开创了唐初基业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自然备受影视作品的关注。但无论是怎样的“戏说”,都离不开世人对他“盛世名君,千古一帝”的评价。
唐太宗李世民画像
李世民生于开皇十八年(599年),在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出生,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次子。隋大业十一年(615年)娶妻长孙氏(登基后称长孙皇后)。隋大业十四年(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改国号为唐,定年号为武德,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并勇敢地挑起了统一的重任。唐太宗的统一战争包括三部分,一是平定薛举父子,二是击溃刘武周,三是打败王世充和窦建德。正因为有了如此的赫赫战功,才导致哥哥建成的嫉妒与谋害,才有了兄弟相残的玄武门之变,最后李世民夺得了帝位。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诛杀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及其年幼无知的侄子,夺得了帝位。执政以后,他很快地调整了中央集团和政府机构的用人制度,组成了以自己为首的最高决策集团。
“玄武门之变”后,东宫与齐王府的余党纷纷逃亡,在各地隐匿,企图卷土重来,成了社会不安定的主要因素和混乱的根源。李世民曾两次下诏大赦天下,非常策略地处理了“玄武门之变”后留下的问题。经过君臣们的共同努力,贞观三年,开始出现了“远夷率服,百谷丰稔,盗贼不作,内外安静”的大治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在历代帝王中,唐太宗是以其“雄才大略而又从谏如流、位及人主而兼听纳下”的开明作风而闻名于世的。他和魏徵成了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名君和名臣。魏徵有句名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句话至今还被我们经常引用。当时,唐太宗就将魏徵的这句忠言牢记在心,有了好的指导思想,纳谏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和前提。唐太宗很赞赏他的直率,便以礼相待,根据他耿直的秉性,让他任谏议大夫,贞观三年又参与朝政,行宰相职权,成为贞观名臣。(www.xing528.com)
唐太宗在北部和西部边疆设置了羁縻州,实行“羁縻”政策,这与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民族压迫政策相较,是极其开明和进步的。他曾总结自己的统一经验,其中之一是:“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李世民指挥作战有他的一套谋略,表现出过人的军事才华。在军事方面,他整顿了府兵制度,改天下军府为折冲府,建立了一支庞大的军队作为政权的重要支柱。贞观三年至九年(629~635年),唐太宗便向西开始了一连串的进击,先后平定了东突厥、吐谷浑,统一了高昌,打击了西突厥,开拓了和西方来往的商路。这对加强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文化方面,贞观时代他提倡儒学、奖掖文人;兴办学校,制礼作乐;广收天下图籍编纂成书。这些文治措施,反过来又对巩固唐初的中央集权国家起了重要作用。唐朝的重要制度,都在贞观时制定。像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制定的《唐律》、魏徵等编成的《群书治要》、孔颖达编成的《五经正义》等等,开创了封建文化的鼎盛时期,也孕育了虞世南、姚思廉、欧阳询等一批文人。
唐太宗作为一代的名君,他的后妃中也有两个和他一样在历史上留下了美名。一个是皇后长孙氏,一个是徐妃。长孙皇后出身贵族,从小受到良好的家教,精通诗文,也聪明贤惠,和唐太宗一样很有气度,是个母仪天下的典范。她最重要的贡献是防止外戚专权,哥哥长孙无忌本来就和唐太宗有布衣之交,后来一直跟随左右,玄武门之变中又是功臣。所以唐太宗对他最为倚重。但长孙皇后却总是要求唐太宗降低哥哥的官职,以免再出现汉朝吕氏和霍氏专权的局面出现。她还让哥哥亲自向唐太宗要求降职。
唐太宗虽然在世仅50年,在位24年,但他却是一个在隋末乱世中成长起来的成熟早、功绩高的封建名君,受到历代帝王将相和百姓的推崇与赞美。正是由于他的努力,才使唐朝在当时的世界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所以,后来人就用“贞观之治”来表达对唐太宗政绩的肯定和对贞观时期太平盛世的景仰和向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