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开花木兰替父从军之谜

解开花木兰替父从军之谜

时间:2023-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花木兰替父从军之谜一首《木兰诗》,从古传到今。真是姓花名木兰吗?花木兰是否实有其人,正史中没有明确记载。据此,《木兰诗》中之战事,应该发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学者何承天认为花木兰姓木,是古代端木氏之后。无论如何,既然世代流传着花木兰从军的故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么我们也就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理解这一问题。

解开花木兰替父从军之谜

花木兰替父从军之谜

一首《木兰诗》,从古传到今。一句“谁说女子不如男”,唱遍了大江南北,也唱出了中华女子的豪迈气势!她的故事甚至远播大洋彼岸,被制成动画大片。可是,历史上真有其人吗?生身何时?居家何方?真是姓花名木兰吗?这一切,至今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花木兰是否实有其人,正史中没有明确记载。但这么一个英雄奇女子,世代传颂下来,绝大多数人还是倾向于实有其人的。而且,自唐代起,野史、笔记、方志诗歌和戏曲中关于她的记载还是有很多的。

著录《木兰诗》最早的是南朝陈时释智匠的《古今乐录》,可以肯定地说花木兰的时代不会晚于南朝陈代。诗中称“天子”和“可汗”混称,时代当不会早于汉朝。只有在西晋永嘉时“五胡乱中华”,北方少数民族与汉人杂居,才可能造成这样称呼的通用。因此,木兰的故事极可能发生在北朝。史书里也有过些较具体的记载,但也是猜测性的,如姚莹在《康纪行》中说她是北魏孝文帝至宣武帝时人,宋翔凤在《过庭禄》中则说她是隋恭帝时人,程大昌的《演繁露》中则认为她是唐初人。比较而言,北魏时人的说法比较可靠。

为什么呢?诗中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语。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去黄河不远;而燕山并不是今天北京北面的燕山,而是指燕然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据此,《木兰诗》中之战事,应该发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柔然是北方游牧大国,立国于394~552年间,与北魏及东魏、北齐曾发生过多次战争。而最主要的战场,正是黑山、燕然山一带。据《北史》记载,429年,北魏太武帝北伐柔然,便是“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南北三千里”。(www.xing528.com)

关于她的籍贯,也有很多争议。姚莹认为她是凉州人,河北省《完县志》说她是完县人,《大清一统志》说她是颍州谯郡东魏村人,《亳州志》说木兰为“亳州东魏村人”,《商丘县志》则说她是丘花宋村人,《归德府志》则说花木兰是今河南虞城县南营廓镇人。实地考察,《归德府志》的记载似乎更准确些。在河南虞城县南营郭北魏庄,有个花木兰故居,有花木兰祠和石碑。能说明问题的是这座花木兰祠始建于唐代,北宋年间曾毁于兵祸,金代进行了修复,元代1334年又加以扩建,到清代嘉庆年间募资修建了祠堂。至今仍有两块祠碑完好地保留了下来。一是元代所立的《孝烈将军像辨正记》碑,碑文载有对木兰身份、受封孝烈将军的确认和《木兰辞》全文;一是清代嘉庆十一年(1806年)所立《孝烈将军辨误正名记》碑。而且,据方志记载,自唐代起,每年农历的四月初八都有纪念花木兰的活动,祭祀仪式隆重而热烈,现已发展成为相当规模的庙会。2000年,国家邮政部在这里举办了“木兰从军”纪念邮票首发式。

花木兰真的姓花吗?学者何承天认为花木兰姓木,是古代端木氏之后。曹熙先生发表《木兰辞新考》,认为木兰本名穆兰,属鲜卑族人,“花”是后人依据性别加的姓。而河北完县木兰庙中石碑上明确记载着“神姓魏,字木兰”。明人朱国祯《涌幢小品》、清代《归德府志》、《完县志》、《江南通志》、《亳州志》、《大清一统志》等都附和此说。可见,姓“魏”一说,是大家所普遍接受的了。这样一来,花木兰应是“魏木兰”了。

无论如何,既然世代流传着花木兰从军的故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么我们也就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理解这一问题。中国历史多灾多难,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者或许不止一个,木兰或者是最早的一个,或者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口耳相传之际,人们便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添枝加叶,使之丰满提高的同时,也就掩盖了些许真相。但其爱国精神却是一致的、永恒的。同时,厌恶喜善是人们的共同心理。出于这种心理,人们往往对那些为国为民有特殊贡献的人报以热爱,往往把这些人与自己从籍贯或血缘上扯上一些联系,从而也感到骄傲和自豪。鉴于此,至于真正的“木兰”到底是哪儿人、姓什么,我们不一定非要求一个“到底如何”,我们只知道如上分析的一个大概也就够了,丝毫不影响我们对这位中华女英雄的景仰与崇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