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古人如厕
厕所,古代是在猪圈,并且厕有“侧”的意思。人们住的是正房,猪圈则在旁边的。因此,古人把茅房称为厕屋或叫厕溷,意为人大小便的地方是在一个角落处。
古人把如厕叫做“更衣”或“出恭”,老百姓称厕所为“茅房”——因为穷,厕所用茅草盖的。称上厕所为“解手”,小便称“小解”,或叫“方便”。
古人如厕,在没有发明纸张前,是用厕筹擦屁股。也有史书称为厕简,是指相当于手纸的专用竹片或木片。五代南唐时,后主与周后好佛,曾亲自为僧徒削厕简。
原来如厕时,厕屋是单个的,后来大概是男女同时如厕不便,于是就有“厕篦”一词,东晋时记载厕屋中应安隔,便两不相见,边安厕篦。
古时的卫生条件甚差,气味难闻,《世说新语》里记载有“厕枣”。所谓厕枣,就是在入厕时用来堵塞鼻孔的枣子。魏晋时,富贵人家都在厕屋中用漆箱放置干枣。(www.xing528.com)
《西京杂记》上说,汉朝宫廷用玉制成“虎子”,由皇帝的侍从人员拿着,以备皇上随时方便。这种“虎子”,就是后人称做便器、便壶的专门卫生用具。但“虎子”后来变了称呼唤做“马桶”,据说与皇帝有关。相传西汉时“飞将军”李广射死卧虎,让人铸成虎形的铜质溺具,把小便解在里面,表示对猛虎的蔑视,这就是“虎子”得名的由来。可是到了唐朝皇帝坐龙廷时,只因他们家先人中有叫“李虎”的,便将这大不敬的名词改为“兽子”或“马子”,再往后俗称“马桶”和“尿盆”。
宋太祖赵匡胤平定四川,将后蜀皇宫内一个镶满玛瑙翡翠的盆子掠回,差点儿用来盛酒喝。蜀主孟昶的宠妃花蕊夫人见这玩意儿竟被大宋天子供在几案上,忙说这是我老公的尿盆啊!赵匡胤感叹:“使用这种尿盆,哪有不亡国的道理?”言罢击碎。
元明清之际人们开始用手纸拭秽,由于“敬惜字纸”的缘故,这种纸大多是没有字的“粗”纸。
据清宫太监回忆,清朝的皇帝都不去屋外上厕所,要“如厕”时,就由太监把马桶送进屋来,马桶用银或锡制成,四面是木架坐凳式,桶内盛有香炭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