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荆轲:背负慷慨悲歌的刺客

荆轲:背负慷慨悲歌的刺客

时间:2023-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荆轲答应,太子丹把他尊为上卿,给他极其优厚的待遇。到了易水边,高渐离击筑,荆轲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慷慨悲歌,成为千古绝唱。荆轲抓起匕首向秦王政刺去。但行刺未成功,荆轲被杀死。荆轲刺秦是为了阻挡秦国继续攻打其他小国,是为解燕国之困,也是为所有诸侯国所做的一次努力。

荆轲:背负慷慨悲歌的刺客

慷慨悲歌:荆 轲

荆轲秦王”是一个中国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故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也几乎是妇孺皆知的千古名句,荆轲,也因刺秦王一事而名垂千古。然而,一些影视剧中的荆轲却让人觉得有点陌生,那个虚构的赵女使荆轲的伟大形象多少打了折扣……

荆轲(?~公元前227年),又称荆卿、庆卿。他的祖先是齐国人,后来迁徙到卫国。他喜好读书击剑,曾向卫国君游说,但不为所用。后来他游说到了燕国,与擅长击筑的高渐离和处士田光交上了朋友。田光把他推荐给了燕太子丹,还以自杀来激励荆轲为太子丹效力。荆轲见太子丹后,太子丹向荆轲说了自己的计划:秦国将要兼并天下,各国都不是秦的对手,而各国都害怕秦,又不敢合纵。所以欲派一位勇士出使秦国,劫持秦王,迫使他归还侵占诸侯的土地;如不行,就杀了秦王,然后乘其内乱,诸侯合纵打败秦国。他请求荆轲担当此事。荆轲答应,太子丹把他尊为上卿,给他极其优厚的待遇。

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率兵破邯郸,俘虏赵王,随即北进,兵临易水,做攻燕的准备。太子丹见情况已万分危急,就催促荆轲上路。荆轲慨然践诺。但他认为要到秦国去,必须有信物,否则秦王不会相信。当时秦国将军樊於期逃到了燕国,秦国以金千斤和邑万家悬赏缉拿樊於期,荆轲希望拿樊将军的首级与燕国最肥沃的土地督亢(今河北易县、汤县、固安一带)的地图进献给秦王,以利行刺。他向樊於期陈说了准备刺秦王的计划,樊於期听后毅然自刎。

燕王喜二十八年(公元前227年),荆轲携带樊於期首级,以献燕督亢地图为名,往刺秦王。到了易水边,高渐离击筑,荆轲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慷慨悲歌,成为千古绝唱。(www.xing528.com)

到秦以后,荆轲给秦王宠臣送上厚礼,受到秦王政接见。荆轲献上地图,一卷地图慢慢打开,到地图全都打开时,“图穷匕首见”,他预先卷在地图里的一把匕首就露出来了。荆轲抓起匕首向秦王政刺去。但行刺未成功,荆轲被杀死。

秦王政愤而下诏,增兵遣将,由王翦统帅伐燕。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秦军攻克燕都蓟,燕王和太子丹退保辽东。秦将李信紧追不舍。代王嘉致信燕王喜,说秦军之所以追得这么紧,是想得到太子丹,如果燕王能杀了太子丹献给秦王,燕国就能保住。太子丹逃到衍水(今辽宁太子河)上,燕王派人斩了太子丹的头颅献给秦。但秦军并没有停止进攻。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攻取辽东,俘虏燕王喜,燕国灭亡。

荆轲刺秦是为了阻挡秦国继续攻打其他小国,是为解燕国之困,也是为所有诸侯国所做的一次努力。无论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因为它体现了几千年来民众对强权的仇视与抗争,所以能流传千古,为人们称道至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