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老 子
明张路绘老子像
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相传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但司马迁也没有肯定的结论。
《老子》也称《道德经》、《老子五千文》,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老子》一书是否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因为从书的思想内容和涉及的某些问题看来,该书可能编定于战国中期,但书中所述,基本上仍保留了老子本人的主要思想。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老子》为现今最古的《老子》抄本。
《老子》一书提出了一个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认为万物都生于道,道是没有形象,不可被感知的;道是不断变动的,但又有着自己的规律。道虽产生万物,但却不占有和主宰万物,是自然无为的。
老君岩 位于福建泉州北郊清源山(www.xing528.com)
《老子》书中还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的对立,如阴阳、祸福、有无、难易等,事物对立的双方是互相依存的;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有和无的统一(“有无相生”),并意识到事物的对立面可以互相转化,如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但他忽视了对立转化的必要条件,也没有把事物向反面的转化看做上升的发展,只看成是循环往复。
还主张贵柔守雌,反对刚强和进取,认为“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在认识论上,认为“道”不可道,不可名,不可“视”、“闻”、“搏”,主张通过虚静冥想直觉万物,甚至提出“绝圣弃智”。
老子对当时的社会、政治表示不满,有不少批评。在物质生活上强调“知足”与“寡欲”,憎恶工艺技巧和知识,提倡“无为而治”,甚至幻想人类社会回复到“小国寡民”的原始状态去。老子提出的人生态度和社会政治思想,不免失之消极,但他的思想确实包含了深刻的智慧。它曾被人们广泛应用于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书中保存了许多古代天文、生产技术方面的资料,还涉及军事和养生。
老子的学说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后世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吸取了他的思想。老子的哲学体系,标志着我国哲学思想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在我国哲学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唐代皇帝曾尊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宋代加封号称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道教尊老子为祖师,称为太上老君,又为三清中的道德天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