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喜爱化学的高锟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高锟(Charles Kao)、韦拉德·博伊尔(Willard Boyle)和乔治·史密斯(George Smith)三人分享。
高锟1933年11月4日生于中国上海金山,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并曾在英国标准通信实验室从事科研。1964年,高锟提出在电话网络中以光代替电流,以玻璃纤维代替导线。
童年的高锟钟情于物理化学,对化学最感兴趣,他曾经自己制造过灭火筒、烟花和晒相纸,其中最危险的一次是自制炸弹。后来他又迷上了无线电,小小年纪就曾成功地装了一部有五六个真空管的收音机。
1966年,高锟提出了用玻璃代替铜线的大胆设想:利用玻璃清澈、透明的性质,使用光来传送信号。对这个设想,许多人都认为匪夷所思,甚至认为高锟是疯子,神经有问题。但高锟成功论证了光导纤维*的可行性。不过,他为了寻找那种“没有杂质的玻璃”也费尽周折。为此,他遭受过许多嘲笑,大家说世界上并不存在没有杂质的玻璃。但高锟说:“所有的科学家都应该固执,都要觉得自己是对的,否则不会成功。”现在,光纤已经遍布世界各地。光纤电缆以玻璃作介质代替铜,一根头发般细小的光纤,其传输的信息量相当于一条饭桌般粗大的铜线。它彻底改变了人类通信的模式,为目前的信息高速公路奠定了基础,使“用一条电话线传送一套电影”的幻想成为现实。谁还不承认光纤电缆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呢?(www.xing528.com)
高锟因此也被称为“光纤之父”。
知识链接
人们发现,光可以在弯曲的玻璃棒中前进,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光不是直线传播的吗?原来,这是一种全反射现象,即光由光密媒质射到光疏媒质的界面时,全部被反射回原媒质内的现象,光导纤维(简称光纤)就是对这一原理的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