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泉保卫战遗址
蓼泉保卫战遗址,在今临泽县城西北25公里的蓼泉镇。蓼泉城为清乾隆十五年( 1750年)所筑,1952年以前为临泽县城驻地。
临泽(今蓼泉)城周长680米,城垣东北约160米,南北180米,墙基厚6米,顶端宽3米,墙高7米左右;城的东门、西门筑有起角挂瓦的两层带彩城楼,城的四周有角楼和炮台,南北西面建筑腰楼,城上是砖砌的垛口。城四周有3米深7米宽的护城壕沟,至今还依稀可辨。城外是一片开阔地,利于防守。
1936年12月30日上午,红西路军第5军率先抵达临泽县城。稍事整休后,军长董振堂奉总部命令率第39、第45两团和骑兵团的2个连、特务团的4个连及军总直部队一部分约2000多人,星夜登程,继续西进。翌年元旦,一举攻占高台县城。所属第37团、第43团由军政委黄超负责留守临泽,驻扎在县城附近的几处村庄。随之,总部直属机关一部分和掩护总直机关的第9军一部次第到达临泽城。
临泽蓼泉保卫战遗址
临泽蓼泉保卫战遗址,原蓼泉南城墙
1937年1月20日,高台失陷,马敌卷土而来,敌以马禄旅、刘呈德团、马步銮团及民团共5个团又1个营的兵力围攻临泽城。城内红军除一个警卫连外,均为机关和后勤人员,且大部分是女同志。城里有驮运全军经费的辎重队,有全军唯一能制造手榴弹、子弹的小兵工厂,还有医院、供给部、修械所、被服厂等,它是红西路军的补给站和生命线。红西路军总指挥部命令坚守临泽城,保卫总供给部,等待红30军增援。在这危急关头,红西路军总供给部部长郑义斋,命富有战斗经验的总部4局局长秦基伟担任守城前线指挥。并把城内的机关干部、医护、修械、炊事等所有人员统一组织起来,投入战斗。男同志守城,女同志救护伤员、运送弹药、供应给养。警卫连以2个排分别坚守在易被敌人突破的城楼上,另1个排由连长和秦基伟掌握机动使用。(www.xing528.com)
21日拂晓,敌人用山炮轰击,烟雾和尘土笼罩全城,几分钟后城墙被轰开一道口子,敌兵挥舞着马刀分头猛攻。守城红军用步枪、手枪、手榴弹给敌人迎头痛击。前面的敌人被打退了,后面的又抬着梯子涌上来,又被红军扔下去的砖头、石头打退。破砖、烂石覆盖了城外的地面。敌兵虽经三番五次攻击,但未得进展,城下横七竖八丢满了敌兵尸体。
守城的红军伤亡也在增加,砖头、石块也打完了。这时,驻在城外的红军部队,打退了敌人的进攻之后,也向攻城的敌人出击。夹击之下,敌兵一片慌乱,自相践踏,蜂涌溃退。
敌人没日没夜轮番进攻,在这里攻不动,又另换一个地方,战斗持续不断,守城部队的弹药越来越少,伤亡也在增加。红军的1个排据守在县城西南的西关楼阻击敌人,被敌军炮火击中,全排战士壮烈牺牲。
在城北30多米处有一条渠,冬季干涸,被马家军占据利用,既能作掩护,又便于近距离进攻。敌人向城堡的东北角、西北角、北城墙同时发起攻击。城里所有的兵员,连伤病员都一齐投入战斗,整个城堡硝烟弥漫,炮弹的爆炸声、枪击声和喊杀声响成一片。敌人用山炮又将西北城角轰开了一道缺口,接着把梯子搭上城头,头顶铜锅向城上爬。红军战士推翻梯子,扔下垒木、石磙将梯子砸断,坠落的敌兵死伤许多。刚把西北角的敌人打退,东北城角的缺口上,敌人又架上了梯子,梯子下面的督战队抡着马刀强逼士兵向城上爬。秦基伟立刻带着机动排阻击,终于打退了进攻的敌人。这时,接到总指挥部的转移命令。23日晚,守城红军留下警卫连的2个班继续牵制敌人,其余部队将骡马摘铃包蹄,搀扶伤员,在城外部队的接应下悄然撤离。经黄渠进入三里沙嘴子过宋家大寨子、沙河堡,进入倪家营子与红30军会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