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艾黎与何克陵园:一座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艾黎与何克陵园:一座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更新时间:2025-01-06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由原先的“何克陵园”更名为“艾黎与何克陵园” 。艾黎与何克陵园乔治·艾尔温·何克,1915年出生于英国哈本登。路易·艾黎与当地群众交谈何克逝世后,艾黎亲自担任培黎学校校长。10时,艾黎部分骨灰安放在了新落成的“艾黎与何克陵园” 。艾黎与何克陵园已被甘肃省政府公布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艾黎与何克陵园

艾黎与何克陵园位于山丹县城南大街东侧与南环路交汇处,这里昔日是山丹培黎工艺学校造纸厂所在地。

艾黎与何克陵园是1985年春甘肃省政府按中共中央关于艾黎后事安排意见精神,拨款在原何克陵园原址上改建的。由原先的“何克陵园”更名为“艾黎与何克陵园” 。陵园坐东面西,正面的对称多角五级台阶的平台上南侧为艾黎墓,北侧为何克墓,两墓之后正中的纪念碑正面凹面内置有甘肃省人民政府立的石碑,碑文是“国际主义精神永放光芒” 。与纪念碑对应的陵园照壁上镌刻着邓小平题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永垂不朽” 。照壁和陵园之间的中轴线正中置综合碑,碑南侧镌刻艾黎生平,北侧为何克生平。陵园西南角有何克逝世后山丹培黎学校为他树立的纪念碑和碑亭等。

路易·艾黎,1897年出生于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市斯普霖菲尔德镇。是新西兰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路易·艾黎青年时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场两次负伤,获过军功章。1918年末,大战结束回国后与朋友经营牧场。1927年4月来到上海,在公共租界工部局谋到一份工作。他目睹了当时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决心投入劳苦大众要求变革的革命斗争中。他曾把自己的住所作为地下工作者的联络点,让地下党在他家楼顶架设秘密电台。1934年,他参加了上海第一个国际性马列主义学习小组,和中国共产党建立起密切联系,和史沫特莱、共产党人刘鼎等人设法为红军购买通讯器材、医疗器械、药品等。1936年西安事变前夕,他冒险去太原为中国共产党兑换红军在山西缴获的地方钞票。为友人主办的英文进步刊物《中国呼声》积极撰稿,并和左翼人士鲁迅、矛盾、丁玲、胡愈之等频繁接触。

1938年初,艾黎与埃德加·斯诺、佩格·斯诺等中外友人发起了“工合”运动。在短短的几年中在陕甘、川康、滇黔、湘桂、赣粤、浙皖、晋豫等抗战后方组成各种合作社3000个左右,从事日用工业品和军需品的生产,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艾黎与何克陵园

乔治·艾尔温·何克,1915年出生于英国哈本登。是一位国际主义战士,中国人民的朋友。

何克于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沃德海姆学院,获学士学位。后离开英国开始周游世界。1938年初抵上海,决定留华考察中国社会。随之去汉口,经美国友人埃格尼丝·史沫特莱介绍,以美国合众社自由撰稿记者身份,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安排下去延安采访。当年夏天返回汉口,又经史沫特莱介绍,认识了路易·艾黎。后又取道海航经北京去晋察冀根据地。中国广大军民抗击日寇的无畏精神和誓把侵略者赶出国土的决心使何克深受鼓舞。他把在延安的采访和在晋察冀的亲眼所见,著成《我看到了新中国》等书,热情报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的真实情况。期间,朱德总司令和聂荣臻司令员会见何克,并希望他能去宝鸡,帮助在那里推动“工合”运动的路易·艾黎工作。何克欣然前往,在西北“工合”办事处,他在做好“工合”外事秘书工作的同时,还负责“工合”妇女部的指导工作。(www.xing528.com)

1942年,乔治·何克任陕西双石铺培黎工艺学校校长,他治校有方,以身作则,使学校很快发展起来,受到全校师生和当地百姓的由衷拥戴。他还以国际主义的情怀,收养了中共地下党员遗在宝鸡的四个幼子。1944年底,学校西迁山丹,期间带领师生艰苦建校,由于过度辛劳和患破伤风不幸于1945年7月22日逝世,时年仅30岁。

何克逝世后,路易·艾黎将何克葬于山丹培黎工艺学校的校办工厂厂区内,并将何克逝世日定为山丹培黎工艺学校校庆日。每年这一天,全校师生在何克墓前集会,缅怀故人,弘扬培黎精神,实现逝者夙愿。

路易·艾黎与当地群众交谈

何克逝世后,艾黎亲自担任培黎学校校长。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创造性教育实践,努力探索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半工半读,手脑并用的新型教育,为中国培养技术人才。新中国诞生后,他将学校完整地交给了人民政府。而他则遍访全国,勤奋写作,向全世界介绍新中国的变化和成就,积极致力于争取人民解放,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促进中国和新西兰以及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望。

艾黎曾被授予“北京市荣誉公民”和“甘肃省荣誉公民”称号,1985年获得新西兰政府颁发的女王社会服务勋章。

艾黎在华60年始终同中国人民同命运共呼吸,与中国的老一辈革命家建立了真挚友谊。他终身未婚,却收养和抚育了若干战时孤儿。他把全部心血和精力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中国人民的事业。作为作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阶段,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1987年12月27日,路易·艾黎在北京逝世。按照他将“骨灰撒在山丹四坝滩原野上”的遗嘱。1988年4月25日,路易·艾黎骨灰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章文晋、新西兰政府代表团团长、外交部协理部长弗兰·怀尔德、新西兰驻华大使华德和以杰克·尤恩为首的新西兰中国友好协会代表团,以西德·克莱为首的澳大利亚中国友好代表团,以及美国、加拿大的国际工合朋友、艾黎的部分亲属等中外朋友100多人由北京到山丹。上午9时,在山丹县城南的四坝滩上,艾黎的义子段士谋在艾黎侄子罗兰·白金汉·艾黎陪同下登上直升机将部分骨灰撒在了山丹培黎学校曾经办过农场、牧场的这片原野上。10时,艾黎部分骨灰安放在了新落成的“艾黎与何克陵园”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甘肃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张掖地委、行署、山丹县委、人大、政府及省地县有关单位、团体1000多人参加了骨灰撒落和安放仪式。

艾黎与何克陵园已被甘肃省政府公布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