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席珍
鲁迅先生死了,几千万人都来纪念他,哀悼他。这是为什么呢?理由很简单,因为先生不但是一个很老的文学家,而且是一个伟大的英勇的战士。今年先生五十五岁,恰好是他从事文学生活三十年的纪念。我们回顾他的一生,几乎没有一天不在战斗之中。他早年对于封建黑暗势力的斗争,虽然只是局部的突击,但其攻势之猛,用力之强,已使他成为中国启蒙运动当中一根最主要的支柱。三十以后,他继续为反帝反封建势力而努力,他的武器便是文学,那时他已不大写小说,主要的是小品、杂感之类的文字,这是文学武器当中的手榴弹或枪刺。近年以来,因为民族危机的深刻化,先生更竭其力为民族解放而努力,而奋斗,领导青年,展开了全面的斗争。三十年事,他不知经历了多少艰苦,历过了多少挫折,然而他始终不屈不挠;直到他得病致死为止,他也不曾停止他的工作。他的死,便是为了民族解放的事业,因而不支的,这真是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勇往直前不顾一切的战斗精神,真是值得我们来拼命学习的。有人说先生是转变了,这实在是对于先生的一种很大的侮蔑;先生自始便在反抗和战斗,不过近来更加勇敢更加积极,而用了全副力量去应战罢了。这何尝是转变,这乃是一种发展啊。现在有人说先生是悲观主义者,称先生为中国的柴霍甫,也同样是一种泛浮之见。先生始终站在时代的前面,始终是把握着正确的现实,始终正视前途,始终是为人类的自由和民族解放而努力,岂可与幻灭颓唐的灰色的柴霍甫相比?先生的小说作后也许与柴霍甫偶有相近之处,然而柴霍甫哪里有先生似的勇敢坚毅的前进精神,哪里有先生似的锋利尖锐的作品呢?如果要举出一个世界上的伟大作家来比,那么,先生可以说是高尔基。今年苏联失去了高尔基,这无疑的是苏联的极大的损失;但我们失去了先生,这损失却比苏联失去了高尔基还要大得多。因为人家已在走向建设的途上,而我们正在艰苦的斗争中,我们的阵营里失去了一位主将或导师其影响于我们真是不堪数计。此后我们的工作将更加艰苦,我们的负担将越发加重。我们的能力、经验、才力,无论哪一方面都比不上先生,如今先生死了,负担无疑的要我们来分任,他的未完成任务无疑地要我们来完成。今天我们来纪念他,必须继承他的意志,接受他的指示,学习他的经验,千百倍的加强我们的努力,尤其是他临终前所用力促成的,为民族求生存的联合战线,我们必须竭力使之实行。我们都应该拥护并参加到这个联合战线里去。我们必须强抑制住沉痛的哀感,为人类和民族的光荣胜利的前途而奋斗!(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