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共九封,从一九三六年六月至九月。系就鲁迅先生大病后的通讯中择较有意义的,经广平再三要求,始许允诺抄录底稿的。其中通信标题如第四封,他就说:《复蔡斐君》,第五封:《答欧阳山》,第六封:《复杨霁云》,第七封:《复王冶秋》,第八封:《寄许季茀》,俱于信抄毕时,由先生亲口授之者。捧诵遗札,音容宛若,弥增凄怆耳。
曹白先生因有北方友人函询先生病状,特嘱我写些大概。先生得知了,就说,“那许多关系你写不好的,还是由我拟出罢。”结果是他起稿,用我名义抄录寄出。我以为这一封信可以算是先生自己对于病状的报告文字。当时信底写好之后,先生颇觉满足。就说:“如果你写起来,一二千字也写不到这样详尽呢。”我是除了承认之外,没有别的话好说。
先生自己作为文艺者的修养是很注意的。他的胸怀朗豁,对于无聊文字及与人言谈上稍涉及“无关大体的无聊事”,就往往设法避开。就是对于我有时因杂务忙碌,一时静不下来,随手翻阅一般刊物,也时常警告,说不如拿有用的光阴看别的有益著作。看他给时玳先生的信,深怕“令人变小”。这种管自己放开脚步前进的豪迈心情,多数不为人所了解。说他“气量小,一点点小事就和人争闹”,这徒然是说的人给自己写照,毫没有损到先生。有人说他把持文坛,事实上他日夕希望多些人出来,他从没有在文坛上扩大私人势力的念头。看他对《文艺工作者宣言》的解释,对《作家》的态度,就是一个有力的反驳。
先生夏间大病之后,就有些稿件寄来,嘱其阅看,绍介,或者约他会见接谈,执笔通信,像平常人一样。而病实在不容许他有这么多的精力,所以当收到这些信时,往往感情无既,太息的说:“他们当我还是青年,病两三天就立刻像好人一样。其实年纪大了,恢复是不会那么容易的。”(www.xing528.com)
对于徐懋庸先生,大家多以为他们原有过诚挚的通信,不应该忽然不留余地。这是估量错的,他从没有无缘无故和人决绝相骂,除非再三审度,忍无可忍之后。他的给徐先生的最后回信是并不作为对个人的,明白了这样的心情,态度,才可以理解他的战斗的历程。
关于太炎先生,先生着重在他的革命史实,使真假得充分昭示后人。这一点我们从他给许先生的信和遗著《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等就可以明白。
先生逝世后半周年,广平读后谨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