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真挚感情在冷静观察中被隐藏,却在现实中碰壁

真挚感情在冷静观察中被隐藏,却在现实中碰壁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现实马上就来叫他底热情碰壁了。第一回是以医救国的梦碰壁。

真挚感情在冷静观察中被隐藏,却在现实中碰壁

三、真挚浓烈的感情隐藏在冷静的观察中

鲁迅先生抱着满腔热情到日本去学医,要想救中国,救他人底疾苦。但现实马上就来叫他底热情碰壁了。第一回是以医救国的梦碰壁。他说“有一回,(在日本医学专门学校里看电影——作者)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鉴赏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

“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与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鲁迅先生从医学转到文艺上来了,他到东京去寻同志,好容易找到几个人,便商量办杂志,取名《新生》。但是他又碰壁了,这一次的碰壁,据他自己的话,则对他底文学生涯,有了决定的影响。我们先听他自述:

《新生》的出版之期接近了,但最先就隐去了若干担当文字的人,接着又逃走了资本,结果只剩下不名一钱的三个人。创始时候既已背时,失败时候当然无可告语,而其后却连这三个人也都为各自的运命所驱策,不能在一处纵谈将来的好梦了,这就是我们的并未产生的《新生》的结局。

我感到未尝经验的无聊,是自此以后的事。我当初是不知其所以然的;后来想,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www.xing528.com)

这寂寞又一天一天的长大起来,如大毒蛇,缠住了我的灵魂了。

鲁迅先生堕入这悲哀的寂寞中了,而这寂寞底毒蛇缠住了他底灵魂。这样,他满腔的热血,激荡着的感情,便像一把猛火一样,被封入一个冷坛中。我可以这样猜测:假如鲁迅先生顺顺利利把《新生》产生出来,在社会中得到反应,那他底热情也许一泻而下,说不定,中国新兴市民底浪漫主义任务就搁在他肩上了。或者我又可以这样想:《新生》失败后,即他“叫喊于生人中”,生人不睬他,他不得不悲哀,被他所感到的寂寞所缠住,他底热情于是不能不在一种压抑之下被封存起来了;在这儿,可以从他底历史中,找出他底冷静观察的现实主义的根源来。自然,他创作中的冷隽的刻画与现实主义的描写,来源是相当复杂的,但我说到这里,不妨顺途问一问他底冷静是否在此也有根源呢?——好吧,我再说我底。他底第一篇小说在一九一八年发表了,叫作《狂人日记》,我们底鲁迅先生用那样冷隽的笔来刻画他底主人公,简直令人苦闷。他底《药》把人世的残酷,和盘托出,简直如高尔基所说的连根拔起,使人们见了,不禁寒栗。他底小说,很少不是这样的?就是写儿童的小说,他也没有把他对儿童的爱写到表面上来;他底《伤逝》,总算是一篇恋爱小说了,但贯穿小说全体的,仍然是对平庸女性的不容情的分析,(一点掩饰也不带)和对涓生的明晰的解剖。再说到他底杂感文吧,那大部分是刻骨地描画他底对象,毫无遗漏地暴露他底敌人的。世人多以为鲁迅先生冷酷无情,想来就是为此。然而这不过是鲁迅先生底一面,实际上像我前面所说,他对他作品中的主人公,有无限的同情,他把他底苦恼寄托在阿Q身上,这话也许大家都不以为然,但只要你详细看,你一定会发觉阿Q是怎样的天真,鲁迅先生简直对他含着慈爱的泪,这种隐藏在冷静的刻划之下的火热的激情,仍然无可掩饰。在他底冷静的描写里,不但包藏着对被压榨者的深切的同情,并且也显现着对豪绅地主的猛烈的攻击。像他暴露《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那样,他早已对这些人们满怀敌意了。

但鲁迅先生底感情决不是直接吐露的。他底感情在一种长久的高压之下结晶入他底冷静之中,这是他底特性之一,所以他底作品,一见之下,宛如是冷冰冰的,残酷的,只有你细细吟味,才发现那冷藏器中的烈火,而且你越吟味,越见那火热得炙人,而宛如就要爆炸出来,把作品本身炸毁的一般,这在鲁迅先生底杂感文中更为看得明显。他没有一篇杂感文不是充满着敌意,友情,爱,愤激,苦恼,悲哀,寂寞……等等抒情成分的,但他偏不正面去抒情,他底情感藏匿在字里行间,藏匿在刻骨的描画之中。若说到他底抒情成分带得最浓烈的杂感文,应该推《忆韦素园君》与《为了忘却的记念》二文,尤以《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简直可以说是一篇划时代的史诗。只要看了这一篇文章,便足以了解鲁迅先生底感情是如何真挚,他底爱与恨是如何浓烈。然而就是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底浓烈的感情,仍然在他底强制之下,被他底笔压缩着,也是因为如此,那种感情便愈益见得要爆炸的样子了。不过这几篇文章可以说是鲁迅先生一生中罕有的放任了他底感情,在别的文章中,他底感情是十倍于此地被冷静的观察所埋藏着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